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人物對話 人物對話
退休“廳官”當“村官”
湖南日報記者 沙兆華 孫敏堅
見習記者 湯佳俊
解甲、歸田,自花甲之年開始。朱有志,這位從湖南省社會科學院黨組書記、院長職位上退下來的“廳官”,更喜歡自己的另一個人生標簽——“開慧村民”。退休前后11年間,在長沙縣開慧鎮開慧村,他開啟了全新的鄉村振興理論實踐。
在農村出生長大、中年守望著農村,花甲之年依然奔忙在農村,朱有志一輩子始終在和田野深情對話。
“老夫子”要到田野里念經
說起與開慧村的緣分,朱有志打趣地說:“我這個‘村官’是討來的。”
在省社科院任職期間,朱有志承擔了多個與“三農”有關的國家重點課題研究。長期的基層調研經歷,讓他清晰地看到:農村集體經濟不強是廣大農民持續增收乏力,農村基層黨組織戰斗力、凝聚力不強的癥結所在。必須盤活農村土地資源,搞好經營,給集體經濟的“水缸”注滿水。
視野放至山頂,根要扎進泥土。
朱有志決定找一個農村工作的觀察站,通過躬耕隴畝的實踐來發現農村基層工作的難題和農民的困難,更好地解決“三農”問題。于是,他主動給時任長沙縣委書記寫信,要求到開慧村任職。當時的開慧村正急需引進人才和先進理念,朱有志被如獲至寶地請了進來。
2009年12月16日,朱有志正式兼任開慧村黨支部第一書記。2013年12月退休后,他更是婉拒民辦本科高校和企業兩百萬元年薪的聘請,把自己定位為“當好村民經濟發展的智庫”,一心一意干起了“村官”。
一個正廳級干部,為什么退休后選擇長駐鄉村,當一個不拿薪水、不領補貼的村支書呢?面對疑問,朱有志回答得很坦然:“這不是因為境界高,而是因為感情深。我們這代人長在紅旗下,在黨的培養下成長和發展。退休了,就是想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為黨、為人民群眾多做點實事。”
原野升起綠色的希望
在朱有志的“農業文章”里,綠色發展是第一位的。
而當時開慧村的現實是,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村里不少土地拋荒。2016年至2017年,朱有志帶領著村支兩委班子四處參觀學習,將目光聚焦在土地流轉后農戶經營模式上。
回到村里,朱有志有了明確思路:把人心搞齊,把田地搞攏,把村民帶富,把路子走寬。一場整體農村土地流轉,在開慧村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目前,全村已流轉土地1950畝,培育種糧大戶7個、專業種養合作社3家。
今年45歲的村民劉躍賽,當年流轉了170多畝土地,發展特色水果種植。劉躍賽為沒有技術所困擾,朱有志鼓勵他支持他,請來了湖南農業大學教授,引進5種優質葡萄苗木,村里還資助他10萬元搞基礎建設。為了打開銷路,朱有志聯系了長沙市清水塘社區等3個地方,建立城鄉互通的農產品銷售點。如今,劉躍賽的慧陽種養專業合作社帶動了11戶25人發展特色瓜果種植,每戶每年有3萬元收入。
盛夏時節,開慧村3200畝水稻田翻著綠浪,1100畝水果園內果香撲鼻,每一寸土地上都升騰起綠色、致富的希望。2019年,全村人均年收入達到2萬多元。
產業翅膀帶動鄉村振興
如今來開慧村,除了參觀楊開慧故居和紀念館,感受當地美麗鄉村,游客又多了一個去處:坐上直升機,來一次5到10分鐘的空中俯瞰。
今年5月,作為我省最早建成并投入商用的開慧通用機場正式營業,將為開慧村集體經濟注入強勁活力。望著轟鳴盤旋的直升機,湖南華星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總經理易米華感慨萬千:“從項目落戶到投入使用的8年里,朱老出錢又出力,沒有他就沒有這個項目。”
2017年,停機坪建設因為資金周轉困難,材料費缺口有20多萬元,眼看就要停工。易米華向朱有志求救,朱有志當即說:“我來解決。”第二天,朱有志拿來6張不同銀行的儲蓄卡,調侃地對易米華說,“喏,我的全部老底都給你了。”頓時,易米華激動得熱淚盈眶。
受疫情影響,開慧通用機場運營從今年初推遲到了5月,這期間,朱有志幫著企業四處聯系業務,醫療救護、應急救援、航空培訓等方面合作項目紛至沓來,讓這一產業“錢”景大好。
在農村孕育一個有希望、有發展的經濟主體不容易,需要韌性與堅持。朱有志在自己的日記里定下目標:1至4年探索奠基,5至8年初見成效,9至12年翻天覆地。
11年間筑巢引鳳,朱有志采取入股經營、出租閑置學校和村部等辦法,先后引進了“孩真有趣青少年教育實踐基地”等3家公司。2019年,開慧村集體經濟收入60萬元,今年預計超過100萬元。
“錢袋子”越來越鼓,村里解決了不少多年無法解決的難題。
山田源河水患一直因投入大而無法治理,朱有志爭取上級部門支持,拿出村集體收入80余萬元,各方籌措資金800萬元,對5.1公里的河堤進行了整修加固,并完成了河床清淤。如今,河水清澈見底,全村旱澇無虞,解除了村民心頭的大患。
去年,村里還辦成一件大事:利用閑置村部,投入100萬元翻新成幼兒園,填補了村里沒有幼兒園的空白,一開園就有30多個孩子入托。村民們說,這事辦到了群眾心坎里。
用真心贏得村民真情
在開慧村的11年里,朱有志和鄉親們一起插過秧、修過路、建過橋、栽過樹、打過稻子。在這里,他不是什么朱院長、朱書記,只是村民們口中的“老朱”“朱叔叔”“朱爺爺”。
村里的貧困戶、病殘戶等困難群體,讓朱有志時時掛在心間,為他們切實解決實際困難。
2017年底,經朱有志多方籌措資金,貧困戶周元秀家住進了80平方米新房。2016年,有著雕刻好手藝的聾啞人陳擁軍回到家鄉,朱有志幫他解決了沒有工作間的問題,還幫他四處“做廣告”,讓他的手工藝品暢銷。去年,陳擁軍收入7萬多元,買了一輛面包車,直接邁入致富快車道。
兩年前,村里小伙樊浪從部隊退役回來,怕找不到事做,朱有志發了一條短信激勵他:“無事找事做,不苦找苦吃。”樊浪深受啟發和鼓舞。如今,他在長沙成立了一家公司,小有起色,并且在朱有志的感召下,正準備回鄉創業。
訪民情、暖民心、解民困,朱有志與村民的情緣在一天天加深。
今年疫情期間的一件小事,讓朱有志一提起就倍感甜蜜:有一天,樊浪主動給他打來電話,詢問他的身體情況,還要登門給他家全面消毒。一番噓寒問暖,讓朱有志感受到他這個“外來戶”終于成了村民中的一員,村民們把他當親人看待了。
“白加黑、五加二”是他工作的常態
“不顧年事已高,事必躬親、忘我工作、熱愛學習,不計個人得失,對事業熱愛,對黨無限忠誠。”這是開慧村黨員干部對朱有志最直接的感受。
到開慧村后,朱有志立下多項新規,比如:每天都要有村干部在村委會上班,讓群眾辦事找得到人;村支兩委成員每周都要寫工作總結和下周工作計劃。他自己帶頭吃住在村部,村部設施簡陋,一樓要辦公,他就與幾個大學生村官同住在二樓。
“白加黑、五加二”是他工作的常態,除了外出開會和聯系村務工作,其他時間,他幾乎都在村里辦公。曾經的大學生村官粟鋒清楚地記得,在晚上,朱有志總是看書、寫筆記、做方案,房間的燈時常亮到凌晨1點多鐘。
11年間,朱有志將在開慧村的點點滴滴、所思所悟都記錄下來,如今日記達到了30本。他還先后組織專家編寫出版了《楊開慧》《楊昌濟》,將自己的所學所思所悟編成了《開慧村語》。他自己作詞,請專家譜曲,推出開慧村村歌《村民最聽黨的話》,被村民廣泛傳唱。每年還舉辦“開慧母愛文化節”,以紅色文化和優秀傳統文化培育文明鄉風。
“朱老剛來時的‘三不要’,即不要薪酬和一畝地、不解決一個農村戶口、不在開慧村謀取任何個人利益,至今都在耳畔回響。”開慧村黨總支書記楊屹偉說,不計名利、兩袖清風的朱老,成了開慧鎮黨員干部學習的榜樣。而在朱老的帶動下,開慧村基層黨組織和242名黨員的面貌早已煥然一新。
回首11年,朱有志對自己當初的選擇無怨無悔、信念堅定:“這個‘開慧村民’,我要繼續當下去!”
關鍵詞:退休“廳官”當“村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