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精準觀察 精準觀察
示范區產業扶貧妙方多
本報記者 袁 琳 通訊員 江麗海
脫貧攻堅必須緊緊依靠產業發展。為進一步推進扶貧產業轉型升級,全區各地立足優勢特色產業的提升,咬定“精”字不放松,因地制宜制定攻堅方案,結合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建設,創新多種帶動模式,走出一條脫貧奔康的新路子。
引入龍頭 主力攻堅火力強
農業龍頭企業是產業扶貧的主力軍。目前,54個貧困縣的167個自治區級核心示范區共引進和培育農業龍頭企業1691家,成立合作社4576家、家庭農場1194家。
龍州縣北部灣食用菌產業核心示范區做到“引進一家企業,發展一個產業,帶動一方脫貧”。他們引進北部灣公司,由公司提供菌棒、技術支持和產品銷售。縣政府利用中央福利彩票公益金2050萬元、扶貧資金865萬元建設56座常溫出菇大棚。對口幫扶的廣東省鶴山市出資購買菌棒,貧困戶則組建28個合作社進行種植管理。通過該模式,共整合涉農資金1500萬元作為固定資產入股,每年按股金10%分紅,示范區內1500戶貧困戶每戶每年增收1000元。同時,企業優先吸納安排貧困戶600人就業,包吃包住,人均月工資2400-3000元。該模式輻射帶動600多農戶種植食用菌,其中貧困戶400多戶,戶均增收2萬元左右。
標準生產 有章可循品質高
我區大力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打造了一批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全區各級示范區成為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的樣板區、引領區、試驗區和先行區。
凌云縣浪伏小鎮白毫茶產業核心示范區一直按中國有機茶和國際歐盟有機產品標準生產,園藝作物標準園全面提升了有機茶生產技術水平,提高了茶產業的規模和效益,輻射帶動凌云縣茶葉經濟的發展。示范區入駐企業旗下7個生產基地覆蓋凌云縣5個鄉鎮、西林縣古障鎮及平果市四塘鎮,直接惠及茶農1600多戶,其中移民安置茶農600多戶,帶動了山區貧困農民的就業和脫貧致富。
科技服務 技術支撐提升快
近年來,各地人才引進計劃相繼落地,各示范區紛紛與農科院、熱作所、南亞所、職業技術學院等單位合作,農耕機械、植保防護機械、冷鏈物流設備、節水灌溉設備、水肥一體化設備等現代農業生產要素融入了示范區建設。
各示范區緊緊圍繞“現代”做文章,累計引進新品種11465個,新技術8113項,新裝備17518臺套,基本覆蓋全區所有特色扶貧產業。
陸川縣綠豐橘紅產業核心示范區成立了試驗站,由廣西農業科學院、廣西中醫基地制定育苗、種植、生產管理、產品加工的規范化標準制度。示范區為全區提供了純正正毛橘紅種苗,解決了種苗市場混亂問題,同時輸出種植加工技術,對貧困戶進行技術培訓,增強了貧困戶脫貧致富的能力。
培育品牌 綠色生態唱主角
我區持續強化農業品牌建設,大力推進農產品“三品一標”創建與認證,同時講好品牌故事,打造了“廣西好嘢”農業品牌總標識。目前,全區示范區共有名優品牌1141個,“三品一標”品牌農產品1544個,注冊商標1542個。54個貧困縣累計認定“三品一標”農產品807個,全區評審認定的46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有17個屬于貧困縣,這些區域公用品牌均落戶示范區。
河池市主打“綠色、生態、健康、長壽”品牌,建立產品質量標準、質量生物農藥監測和標準化生產技術“三大”體系,致力打造有機綠色食品,該市示范區共注冊名優品牌31個,已獲“三品一標”農產品認證30個,帶動8萬戶貧困戶增收。
產業融合 跨界發展渠道多
全區各地示范區創新思路,加大力度,跨界配置現代產業要素,促進農業與關聯產業高位嫁接、交叉重組、滲透融合,形成多模式推進、多主體參與、多機制聯結、多要素發力、多業態打造的格局。
恭城依托月柿產業,2017年打造了甜蜜柿業核心示范區,2019年提檔升級為五星級核心示范區,同時獲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五星級企業(園區)、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年接待游客量突破47萬人次,有效帶動農民增收,促進鄉村振興。2019年,恭城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15元,柿農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9245元。
入股分紅 內生動力齊迸發
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是我區近年摸索出來的創新性扶貧模式。入股分紅模式有效推動了我區貧困村集體經濟發展,激發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
南丹縣南國之丹花卉苗木產業核心示范區通過發展園藝旅游產業,讓土地變股金、讓農民變股東。一是以土地入股分紅,整合土地連片開發、統一經營管理,農民既能獲得土地入股收益,又能通過勞務、產品銷售獲得收益。二是以資金入股分紅,由縣政府將376萬元扶貧小額政策性貸款入股示范區經營企業,每年固定給貧困戶分紅24萬元,示范區帶動的貧困戶脫貧率高達95%以上。
培育能人 傳授幫帶接地氣
鄉村能人有“傳幫帶”的能力和實力。在脫貧攻堅戰中,能否有效發揮每個貧困村、貧困小群體中能人的作用,很大程度決定著扶貧工作的質量。
上林縣山水牛扶貧產業核心示范區積極引導創業致富能人,帶動當地貧困戶發展山水牛產業實現脫貧增收。廣西山水公司、在非洲淘金致富的上林人老板、在外創業成功的經濟能人紛紛響應號召,出資成立84個合作社帶動貧困戶發展山水牛產業。該示范區共帶動393戶貧困戶養牛總產值達2350萬元,盈利628萬元,人均年增收3738元。
整合資金 聚沙成塔力量大
實施脫貧攻堅三年行動以來,我區54個貧困縣整合各級財政資金123多億元投入示范區建設,壯大了一批龍頭企業,推動了扶貧產業發展。
天等縣建設金雞產業核心示范區,由天等縣農村建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牽頭,整合縣財政專項資金、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資金和向銀行貸款,做好了園區的基礎設施、標準化雞舍建設和現代化設施設備的采購,并通過招商引進北京德青源公司租賃經營。通過示范區帶動,2019年全縣98個村民合作社獲得固定分紅收益262萬元,真所謂“金雞飛上枝頭,村民笑逐顏開”。
土地流轉 筑巢引鳳有奔頭
目前,我區示范區采取轉包、出租、入股、互換、轉讓等形式流轉土地230多萬畝,僅支付農戶和村集體土地租金一項就達27億元,其中54個貧困縣獲得土地流轉租金11億元。農村土地有序流轉,既優化了農村資源配置、促進了產業結構調整,又帶動了農民脫貧致富。
南寧市邕寧區壇里沃柑產業核心示范區實施土地流轉“筑巢引鳳”。龍頭企業投入資金改良土地,采用現代化種植方式發展沃柑產業,同時在果園開展套種和林下養殖。農戶每年獲得300-600元/畝的土地租金,年增收200-400元/畝。同時,企業提供果園工作崗位100多個,優先安排當地貧困戶用工,貧困戶年均收入達3萬元左右。
關鍵詞:示范區產業扶貧妙方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