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精準要聞 精準要聞
打開致富路 從“大動脈”到“毛細血管”
近年來,我國農村地區交通建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真正把老百姓“出門水泥路,抬腳上客車”的夢想變成了現實,也使鄉村因路而興、因路更美,這些改變都離不開交通人的奮斗和付出。8月12日,國務院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五位交通運輸行業扶貧干部和典型代表講述了他們的交通扶貧故事。
脫貧攻堅,交通先行
“要想富,先修路”“道路通,百業興”“脫貧攻堅,交通先行”……交通,在脫貧攻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交通運輸部法制司執法監督處處長羅洪波于2016年3月到2018年3月在江西省贛州市安遠縣掛職,回憶起自己的掛職經歷,他感受頗多:“安遠到底遠不遠?可能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在2013年之前,安遠非常遠,從縣城到贛州市不到200公里的距離,需要大概一天的時間。”
交通運輸部對口支援安遠縣以來,安遠縣的交通基礎設施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高速公路實現了零的突破,形成了北上南昌、南下廣東、東出福建、西進湖南的高速公路大通道,從此告別了大山的阻隔。“如果現在重新介紹安遠的話,我想安遠在推介旅游時的一句廣告詞最合適不過了,就是‘安遠不遠,景在眼前’。”羅洪波說。
除了高速公路這樣的“大動脈”外,扮演交通運輸“毛細血管”角色的農村公路也成為鄉村人民的致富通道。湖北省恩施州建始縣龍坪鄉店子坪村支部書記王光國介紹,店子坪村有一句古話,“左邊石柱河,前面梯子河,右邊洋芋河,后面大山坡,我們祖祖輩輩,背磨得像駱駝”。村民要到鄰近的高坪鎮去趕集,要沿著沿河兩岸的絕壁小道翻山越嶺,來回要兩三個小時。
據了解,王光國2002年當選村支部書記以后,就動員大家修路。從鑿毛路、修砂石路,到水泥路、瀝青路不斷完善,店子坪村現在實現了戶戶通、村村通。如今,店子坪的老百姓已經走上了致富快車道,“因路而美、因路而富、因路而活”成為這里最真實的寫照。
架起民族團結溝通橋
在幫助百姓致富的同時,交通扶貧也為民族團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曾在四川省阿壩州黑水縣蘆花鎮熱拉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的交通運輸部中國海上搜救中心綜合處主任科員呂怡達認為,漢族和藏族在生活習慣和風俗方面有些許的差異,但是兩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致的,大家共同過上好日子的奮斗目標是一致的。
“2017年我們開展村容村貌整治,其中涉及一個貧困戶的生產生活用柴,他堆放在房前,我們希望把它挪到屋后去。然而由于語言不通,這戶人家無法理解我們的要求,我和我的同事通過一次又一次交流勸說,最終做通了這位貧困戶的工作。”呂怡達介紹說,隨后我們清理完成了院壩,種上了花草,擺放了板凳,很多群眾都可以在農忙之余進行短暫的休息,他自己也非常高興。
在平均海拔4127米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達縣掛職的縣委副書記桂志敬同樣來自交通運輸部,據他介紹,色達縣地處川青交界地區,是全國189個深度貧困縣之一,山大溝深,環境閉塞,常冬無夏,氧氣稀薄,氧氣含量是北京的65%。
“在雪域高原的崗位上,我走遍了17個鄉鎮,了解交通需求,做好溝通橋梁,經過4年的定點扶貧,色達的公路通車里程達到2260公里,17個鄉鎮134個行政村實現了100%通硬化路,100%通農村客車,圓滿完成了‘兩通’目標。”桂志敬表示,今年2月份,色達縣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 并在6月底使剩余的90戶319人實現了脫貧,色達5.74萬農牧民群眾將同全國人民一同邁進小康社會。
見證西藏發展新面貌
作為全國唯一的省級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西藏農村公路建設怎么樣,農民出行難的問題是否得到了解決?
西藏自治區交通運輸廳廳長徐文強是交通運輸部選派的援藏干部,已經在西藏生活工作了超過4年時間。“4年來,我參與了當地交通脫貧攻堅的全部過程,也見證了240萬農牧民群眾擺脫貧困、走上富裕,與全國人民一道奔小康的喜悅。”徐文強表示,這期間是西藏交通發展最快最好的時期,也是交通發展的成果惠及廣大人民群眾最普遍的時期。
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西藏的公路交通完成投資超過2515億元,這個數字是“十二五”的3.7倍,高速公路里程也從38公里增加到現在的620公里,目前幾條在建高速公路通車后,總里程將達到1100公里。徐文強指出,在內地,這個數字可能不那么顯眼,但在西藏,修了1100公里的高速公路,這就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此外,在農村公路方面,西藏4年時間共實施了3123個農村公路建設項目,改造、新建農村公路里程達到3.82萬公里,全部按照等級公路的標準實施建設。截至目前西藏只剩一個鄉鎮和10個村因為暫時不具備條件還沒有通上公路,鄉鎮的公路通達水平達到99.9%,村的通達水平達到99.8%,467個鄉鎮和2014個行政村通上了客車,做到了應通盡通。
(本報記者 訾 謙)
關鍵詞:打開致富路 從“大動脈”到“毛細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