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一線傳真 一線傳真
山區建昌 脫貧之路這樣闖
本報記者 李萬東 文
提要
“久困于窮,冀以小康。”山區建昌,路該怎么闖?
地處遼西山區的葫蘆島市建昌縣,山多地少,人多水少,地貌特征被概括為“七山一水二分田”。
治貧難,甚至有些地區被認為是無解之難。作為全國一類革命老區,由于歷史、區位、資源、氣候等因素的制約和影響,建昌縣域經濟發展水平一直相對較低,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曾不足全省平均值的1/6,是全省15個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之一。
自然條件惡劣,農業基礎薄弱,農村經濟發展緩慢……雖然貧困各有原因,篤信“辦法總比困難多”的建昌,在自然條件的劣勢之中,精準找到可作為之處。
農家院“打游擊”,荒山荒坡是“主戰場”。結合自身實際,多方考察論證,光伏扶貧,成為建昌深入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優選辦法。
經過努力,建昌縣的荒坡和農家庭院紛紛建起環保綠色的“小銀行”。“陽光收入”讓老百姓足不出戶就能獲得實實在在的收益,將光伏扶貧這一特色產業項目做實、做強,全縣的脫貧攻堅前景也由此越發光明。
引子
“可別小瞧這么幾塊板子,立在院里就跟‘搖錢樹’一個樣兒。”孫玉功是建昌縣石佛鄉柳條溝村農民,對于太陽能光伏板進家門,起初他并不認可。現在每個月都有錢打進存折,他擦拭起光伏板,越來越有勁兒。
孫家六口人,老人身體不好,兒媳患有慢性病,還有兩個學生。負擔重、勞動力不足,疊加的困難,讓這戶人家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據孫玉功講,2018年底,縣、鄉、村的干部紛紛跟他講架設光伏電站的好處,還給他詳細計算未來的收益。“旁的我不管,反正不花錢先給安裝。”回想當初,孫玉功實話實說,“能來錢,就當是賺到了。要是不掙錢,頂多過一陣子就把板子拆掉。”
讓他沒想到的是,這無須自己投入就進了自家院的太陽能板,現在已累計發電17256度(千瓦時)。每個月,僅光伏發電這一項,至少有120元的進項。“真沒承想啊!這小板子這么管用。”孫玉功說。
像孫玉功這樣受益光伏發電的家庭,僅柳條溝村就有21戶。村委會主任張桂峰輕松且自豪地說:“我們這條柳條溝呈狹長形,土地少,但不妨礙陽光照進來。光伏發電項目,讓貧困戶有了穩定收入,為全村的脫貧立了大功。”
柳條溝人受益光伏發電,只是建昌縣光伏產業帶動脫貧的一個縮影。
利用當地陽光充足、光照時間長的天然優勢,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在縣域內大力實施光伏發電扶貧項目。小小光伏板,已成為建昌縣脫貧攻堅的好助手。現如今,建昌縣6030戶入戶式光伏電站、65個村級扶貧電站、94個村集體經濟電站運轉正常,成功帶動全縣12656戶貧困戶穩定增收。
建昌緣何走上光伏脫貧路?又怎樣保證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雙豐收?請看本報調查。
拼出的機遇 “搶”來的項目
“7月2日,4度;7月3日,18度;7月4日,16度……”建昌縣石佛鄉梅杖子村黨支部書記段國軍珍藏著一個筆記本,里面記錄著2016年7月2日起,安裝在自家院落里太陽能板發電的度數。
“當時是試點。我這兒成功不成功,關系到全縣脫貧工作的大決策。”那段時間,段國軍每天要將數據上報給縣扶貧辦、電業部門。
十幾天來的記錄讓他興奮不已。“比預想的還要好!光伏發電助脫貧絕對靠譜!”段國軍和建昌縣扶貧辦的同志一起驗算并分享著試驗結果,一段時間以來懸著的心,這回徹底放下。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作為全省15個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之一,2015年底,經建檔立卡“回頭看”核準,建昌精準識別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為2.2萬戶5.7萬人,貧困人口總數在省內各縣區中最多。不僅貧困人口基數大,經統計,建昌縣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因病、因殘致貧的無勞動力戶,達1.5萬戶。
攻堅火力全開,脫貧步伐加快,作為全省扶貧開發的重中之重,“小康夢”對于建昌縣來說,實現尤為迫切,難度也更大。
壓力之下有動力!認真學習并研究國家精準扶貧“十大工程”,建昌縣扶貧辦主任馬寶良掰著手指頭,逐條研究,想方設法爭取利用各類資源,釋放政策紅利。“干部駐村幫扶、職業教育培訓、扶貧小額信貸、易地扶貧搬遷、電商扶貧、旅游扶貧、致富帶頭人創業培訓、龍頭企業帶動,這八項建昌都已開始實施。”他發現,構樹扶貧重點在黃河流域灘區、長江流域低丘緩坡地、石漠化地區,建昌并不適合。十大工程中,只有光伏扶貧還未嘗試。
建昌的太陽能資源豐富,是否可以一試?為了確認光伏發電脫貧的前景,縣里特地派出一隊人馬,到外地考察學習。返程途中,馬寶良難以抑制內心的激動,手寫了一封信,呈給縣委、縣政府。信中說:“光伏扶貧完全可以作為全縣精準扶貧的重要抓手,定能形成產業扶貧的新興業態……”
機遇不是等來的,需要努力才能爭取到。由于不是國家級貧困縣,光伏發電扶貧項目一開始并沒有包括建昌。在沒有外部支持的情況下,建昌決定先建一個入戶式光伏電站、一個集中式光伏電站,自行開展試點。
2016年6月,他們開始在石佛鄉的梅杖子村村委會,以及村黨支部書記段國軍的家里做試驗。當年7月,兩個電站開始試發電的同時,建昌還邀請東北電力設計院、遼寧電力勘察設計院等單位,對當地的太陽能資源、地理條件,進行摸底調查、技術論證。最終確認,建昌縣最佳傾角光伏總輻射量約為5926.7兆焦/平方米(熱值折為1646.3千瓦時/平方米),高于全省年平均太陽總輻射量及全國的平均指數。
太陽能開發利用潛力巨大,本地又有著發展光伏產業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有了科學依據,他們馬上著手制定了《建昌縣光伏產業發展規劃》及《建昌縣光伏扶貧實施方案》。
凡事先人一步,自然可以搶得先機。在其他地區還在等待機會時,《建昌縣光伏扶貧實施方案》被上報至國家能源局和國務院扶貧辦。專家組到建昌實地勘察,對已試驗成功的入戶式光伏電站和集中式光伏電站贊不絕口。2016年10月17日,作為全國唯一一個非國家級貧困縣,建昌縣被國家列入第一批光伏發電扶貧項目名單,全省獨一份。
多方合力“借光” 普惠千家萬戶
總裝機容量46兆瓦、涵蓋1.1萬戶的分布式光伏扶貧電站項目順利獲批,建昌縣作為省內首個也是唯一一個進入國家光伏扶貧“大盤子”的縣,項目融資、工程建設及電網配套設施建設,都獲得了政策支持。
利好政策來了,還要接得住、接得好。本著“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科學實施、陽光透明、惠及于民”的原則,建昌縣成立昌盛光伏能源有限責任公司,對貧困戶、動遷安置戶和貧困村內具備條件的屋頂、院內及荒山、荒坡等具備光伏發電條件的空間,有序進行分戶式和集中式光伏發電項目的開發建設。
幫助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光伏發電項目,是脫貧工作變“輸血”為“造血”的好辦法。可是作為精準扶貧的創新應用模式,起初這條路并不是想象中那么順暢。
“只需占用農戶房前屋后的空間,每戶靠金融扶持的2.6萬元至3萬元貸款,即可建起太陽能板‘發電站’。”馬寶良詳解光伏發電項目的利好,發的電不僅可供自家使用,還能賣給國家電網。“占地不大,戶均年增收2000多元難度不大。每套太陽能板可以使用20年至25年,利用發電和補貼,5年左右可陸續收回成本。”馬寶良說,“這意味著,一旦安裝上光伏發電設備,以后的20余年里,每年都能有穩定收入。這個項目屬于為農戶建起了環保綠色的‘小銀行’。”
“光伏發電項目+無勞動力”脫貧模式,是建昌縣努力爭取來的,可老百姓對新事物從認可到接受,需要一個過程。
“知道有人心里沒底,我就給大伙把賬算明白。”先行先試的段國軍拿自己舉例子:設備正式開始發電后,每天發出十多度電。自己家用的話,國家電網補償4角錢;剩余的電,國家電網補助7角9分。另外安裝光伏板,完全靠貸款,自己還不用投入……建昌縣的廣大基層黨員干部、駐村干部紛紛走村入戶,把道理說透、把賬算清。很快,響應者眾。
為了讓貧困群眾早日賺取“陽光收入”,建昌縣的光伏發電項目還得到供電部門的大力支持。國網葫蘆島供電公司成立分布式光伏發電扶貧項目領導小組及項目推進工作組,定期組織召開建昌光伏扶貧項目推進會,探索解決計量點設置、戶用光伏系統并網技術方案等一系列技術難題。安裝人員還冒著酷暑嚴寒,加快推進村光伏電站的選址、建設,確保早竣工、早并網、早發電、早受益。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建昌縣的光伏發電項目揚鞭催馬般快速推進。2018年12月21日,全縣提前完成戶用光伏扶貧項目6030個、村集體經濟光伏扶貧電站94個、村級光伏扶貧電站65個,合計容量46兆瓦的光伏電站安裝和并網工作,陽光也由此“溫暖”并普惠著千家萬戶。2017年4月,建昌縣還與華能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建設了3個大型光伏扶貧電站,總裝機容量達55兆瓦。
運維有保障 未來更可期
石佛鄉梅杖子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梅茂華家里安裝了入戶式光伏板。“一年拿到近3000元錢,今后買種子、化肥不用愁了。”自從參與光伏發電項目后,梅茂華笑稱坐在炕頭就可以拿錢;素珠營子鄉素珠營子村的王建民,由于傷殘不便勞作。作為村級扶貧電站的包扶戶,他每年能分得紅利2000元。
入戶式光伏電站6030個,村級光伏電站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6626戶,僅此一項,就讓建昌的12656戶貧困戶實現穩定增收。另外,94個村集體經濟光伏電站,讓“空殼村”成為過往。
擺放在農戶家的小電站經濟實惠,昔日荒坡上,太陽能電池板一排排、齊整整,不但促進水土保持和生態改善,后續電站的運維和服務也需要地方百姓的參與,這對于帶動脫貧、增加收入有積極作用。
經濟賬外,還有環境賬。據介紹,僅建昌縣巴什罕鄉的光伏電站,年平均發電量就達5344.36萬千瓦時,年利潤4703萬元。由此每年可節約標煤1.6萬噸,減排二氧化硫0.02萬噸,減排二氧化碳3.4萬噸。
小小光伏板,增收大能量,生態有保障。光伏扶貧項目在建昌的山野全面鋪開,實現了政府有產業、企業有效益、百姓有收益,而且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顯著。為了保障光伏扶貧項目在建設及20余年運行期內順利運行,保證貧困戶收益穩定,建昌縣昌盛光伏能源有限責任公司除前期負責全縣光伏扶貧項目的建設外,還承擔今后的運維管理及收益分配。
為此,他們先后制定《建昌縣入戶式光伏扶貧項目收益分配管理辦法》《建昌縣村級光伏扶貧電站收益分配管理辦法》,為貧困戶收益分配提供政策依據,確保將每一分扶貧資金都發放到貧困戶手中。
除做好分配監管外,公司還強化服務。《建昌縣戶用光伏電站日常運維手冊》已分發到各戶,《建昌縣村級光伏扶貧電站(含戶用)運維管理暫行辦法》《建昌縣入戶式光伏扶貧電站巡檢故障實施辦法》《入戶式光伏扶貧電站排除故障實施方案》等先后出臺。“包括日常巡檢、電站運維知識宣講以及電站檢修與故障排除等常見問題,都有詳細的要求和介紹。”昌盛光伏能源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蔡寶良表示,為了保證出現問題有人管、有人修,公司還引進電站運營后臺監控系統。目前,他們已實現各類村級光伏扶貧電站的全天候監控,出現問題運維人員能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處置。
每一個環節都思慮到,每一項工作都安排好,對于保障困難群眾增收的光伏項目,建昌倍加珍視、傾力呵護。在保證電站安全、穩定、持續運行及提高發電效率、保障貧困戶收益之外,隨著脫貧攻堅戰的初戰告捷,為積極化解新冠肺炎疫情對脫貧攻堅的不利影響,促進貧困群眾就地就近就業,拓寬大家的增收渠道,建昌縣最近又做出調整:準備將發電收益形成村集體經濟收入的80%,專項用于貧困人口承擔公益崗位任務的工資和參加村級公益事業建設的勞務費用支出。
“要發揮保潔、綠化、防火、護路、護河、電站管護、護理老弱病殘等公益崗位作用,讓有半(弱)勞動能力的貧困農戶,通過力所能及的勞動增收。”馬寶良說,“今后要杜絕‘抱著肩膀等救濟’現象。要通過分配方式的調整,鼓勵貧困勞動力盡義務作貢獻,在穩定增收的前提下,更讓大家懂得:只要努力干,就能不返貧。”
關鍵詞:山區建昌 脫貧之路這樣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