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无码色播在线观看,亚洲成av人无码不卡影片一,澳洲精品不打码在线观看

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一線傳真 一線傳真

銅仁:易地搬遷“跨”千年之困

2020年11月10日 15:58 | 來源:貴州日報
分享到: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萬芬

立冬時節,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照進何英家,忙碌的一天開始了。80平方米的房間里,洗衣機、冰箱、電視等家電一應俱全。她正忙著從冰箱里取出雞蛋為家人做早餐。

“我們住的房子是政府統一修建的,電視、沙發等部分家電家具由政府配送,直接拎包入住。搬來兩年多,我們一家四口并沒有感到不習慣。”家住銅仁市萬山區丹都街道旺家社區安置點的何英說。

旺家社區坐落于美麗的木杉河畔,是銅仁市跨區縣易地扶貧搬遷的主要承接地之一,社區已安置來自思南、石阡、印江等地搬遷群眾4232戶18379人。社區內幼兒園、中小學、扶貧微工廠、小超市等一應俱全。

2018年,家住思南縣大河壩鎮勤儉村的貧困戶何英一家,經申請審核合格成為易地扶貧搬遷戶。8月底,全家搬遷至萬山區旺家社區安置點,成為安置點第一批跨區縣搬遷戶。

憶起往昔,何英感慨不已:“在勤儉村,祖祖輩輩住在破漏的房子里。搬來旺家社區,我們一家人的生活越來越旺。”

“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在銅仁,像何英一樣享受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的群眾共6萬余戶29萬余人。如何讓這部分群眾快速有效脫貧致富成為銅仁市打贏脫貧攻堅戰亟須解決的問題。

為此,銅仁市委、市政府把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作為脫貧攻堅的“當頭炮”和重中之重。經過近5年攻堅,共建成144個安置點項目,已全面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29.35萬人的搬遷任務,其中跨區縣搬遷12.54萬人;同時,為寫好易地扶貧搬遷“后半篇文章”,銅仁市以跨區縣搬遷為重點,完善后續扶持“五個體系”為抓手,堅持“五個跨”、統籌“五個一”。

跨地域布局,下好全市“一盤棋”。“十三五”期間,銅仁市跨越中心村、鄉鎮集鎮、縣城搬遷安置模式,用2017年、2018年兩年時間,將西部沿河、德江、印江、思南、石阡和東部松桃共12.5萬名群眾搬遷至市中心碧江區、萬山區和省級經濟開發區大龍開發區、銅仁高新區安置,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跨區縣協作,形成銜接“一條龍”。通過建立跨區縣聯席領導小組制度、派駐干部制度、群眾全程參與制度、支教制度、搬遷群眾個人基本信息銜接制度、深度貧困縣結對幫扶制度,確保搬遷過程中工作不斷檔、不脫節。

跨部門聯動,確保上下“一條心”。通過強化后續扶持調度機制、安置區“一站式”服務窗口建設、安置區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干部隊伍配備、社會保障政策銜接,形成部門合力,全方位完善安置區后續服務管理。

跨思想阻礙,實現服務“一體化”。通過嚴控標準,確保搬遷群眾不因搬遷負債、不因搬遷生活不便;解除顧慮,圍繞搬遷群眾心中所思消除顧慮;開展體驗服務、上門服務、常識服務、熟人服務、活動服務“五項服務”,幫助搬遷群眾無障礙融入城市生活。

跨服務半徑,打通最后“一公里”。及時跟進安置區服務管理,根據安置點規劃和實際管理需要,健全統籌調度機制、服務管理機構、干部隊伍、管理協同機制。

銅仁市在著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工作“五個體系”建設的同時,啟動“新市民·追夢橋”工程,聚焦群眾所急、黨政所需、工青婦所能,堅持黨委領導、資源整合、共建共用、各記其功的原則,搭“五橋”、建“五家”,即搭建群眾思想引領“感恩橋”,創建奮進之家;搭建群眾創業就業“致富橋”,創建幸福之家;搭建群眾排憂解難“連心橋”,創建溫暖之家;搭建群眾權益維護“平安橋”,創建和諧之家;搭建市民意識培養“融合橋”,創建文明之家,相繼形成一批工作模式和工作經驗。

關鍵詞:易地搬遷“跨”千年之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