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資訊
肺癌死亡率居所有癌癥之首
專家呼吁:加強篩查、提高創新藥物可及性,助推肺癌防治
人民政協網北京2月5日電(記者 何方)近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發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癥負擔數據顯示,全球新增癌癥病例約1930萬、死亡人數約1000萬。其中女性乳腺癌首次超過肺癌,成為全球最常見癌癥。不過,肺癌仍是導致癌癥死亡的首要原因。2月5日,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腫瘤醫院內科主任醫師李峻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呼吁,延長肺癌患者生存時間、提高其生存質量,應綜合施策,重視早篩早診,不斷創新治療手段和技術、規范診療、提升藥物可及性。
CT檢查讓早篩早診關口前移
近年來,我國肺癌發病率呈現上升趨勢,患病年齡也越來越年輕化,有些不吸煙的女性也會罹患肺癌,甚至是多原發性肺癌。與之相對,美國的肺癌發病率在20世紀90年代就開始下降,日本的肺癌發病率雖居高不下,但其5年生存率達41%,是中國的2倍。這其中的關鍵所在就是重視防癌篩查。
李峻嶺表示,自己是一個肺癌的內科臨床醫生,處于整個疾病治療的下游。從其幾十年的工作經歷來說,肺癌早篩工作應該前移,盡可能在疾病早期就通過篩查手段得到發現,這對治療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質量都有極大的提升作用。
靶向治療助力患者生存獲益
現今,肺癌的治療手段包括早期的手術、中期的多學科治療以及晚期的內科治療。而對于不同的肺癌類型,其治療手段也是不同的,如小細胞肺癌是以化療加免疫治療,非小細胞肺癌鱗癌是化療加免疫治療,有驅動基因改變的腺癌需要先做靶向治療,如果沒有驅動基因改變,則是化療加免疫治療。
李峻嶺表示:“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的肺癌還有著獨特的流行病學特征和患者類型。比如我國肺腺癌患者的EGFR(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突變率約為60%,而美國僅為10%左右。正是這種區別于別國的高基因突變率,使得靶向治療在中國越來越受到臨床醫生的重視,成為目前中國肺癌診療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已有針對不同靶點的肺癌靶向藥物相繼在我國上市,EGFR、ALK等常見的靶點已經有一代、二代、三代靶向藥物“三代同堂”,使得肺癌患者無論是一線、二線、甚至是三線治療都有對應的藥物可以選用,不斷幫助患者延長生存期。據最新臨床研究顯示,EGFR陽性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一線使用三代原研靶向藥的總生存期達到了38.6個月,超過了3年。越來越多肺癌患者可以帶癌長期生存,肺癌正在逐步向慢病化轉變。
醫保新政提升藥物可及性
創新藥物的上市初期,由于研發成本、專利等因素,價格往往會比較高。在普通百姓的既往印象中,靶向藥物等于“貴族藥”。為了推動創新藥物的可及性,充分滿足患者的用藥需求。近年來,我國持續進行國家醫保目錄的談判準入和更新工作,使得越來越多的優質創新藥物被納入醫保目錄。2021年我國醫保目錄進行了調整,在腫瘤領域,有超過50種抗腫瘤藥被納入醫保,其中和肺癌患者有關的有7種靶向藥物和2種免疫藥物。
療效和價格是肺癌患者最關注的兩個方面。李峻嶺表示,此次新版醫保目錄的更新,將更多療效確切的好藥和最新適應癥及時納入醫保,使得中國晚期肺癌患者能以較低的價格用上與國際同步的創新藥物和治療方案,兼顧了最佳療效和最優價格。甚至獲得國內外權威指南一致推薦的三代靶向藥的一線療法也被納入醫保,大大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我們也期待未來能夠有更多創新藥物進入醫保,惠及更多患者。
編輯:何方
關鍵詞: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