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陳貴:“稅與睡”——也談高質量發展
陳貴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商學院院長、北京新聞文化研究所所長、發現雜志社社長
仔細盤點今年兩會,如何統籌謀劃未來,全民關注。俗話說,吃好睡足,原本是最省錢、最簡單、最實用也最樸實的養生真經秘籍,反而最容易被忽視。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本文的核心思想概括為:“睡—稅—睡!”。試圖說明一種事實:誰的稅沒有如實繳足,誰睡覺就一直不踏實。
一、 無稅不國,無國不稅
政府只有過緊日子,人民才能過上好日子,這是貫徹落實新階段、新理念、新格局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自2016到2020年,積極的財政政策的基調分別為“加大力度”、“更加積極有效”、“聚力增效”、“加力提效”和“更加積極有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用了“提質增效、更可持續”八個字,對積極的財政政策定調。分析來看,財稅體系結構性改革必然是財政稅收高質量發展首選項。
稅,國之大事,無稅不國,無國不稅,稅為法定,公平正義。老百姓熟知的詞:稅賦或稅費。“稅和賦”,均為形聲字,“稅”字意為由“禾+兌”二字組成,蘊意“民以禾為兌”;“賦”字意為由“貝+武”二字組成,“貝”在古代代表貨幣,“武”表示用之于軍事戰爭。《漢書·食貨志》中“有稅有賦,稅以足食,賦以足兵”;《說文解字》中,稅,租也,田賦也,賦,斂也。除此之外,現代意義上的稅賦功能中,通過財政轉移支付,也有調節收入分配,實現共同富裕作用。
財政收入中的“主力成員”是稅收收入。稅,分為直接稅和間接稅,二者的分類方法是以稅收負擔能否轉嫁為標準。直接稅,是指直接向個人或企業開征的稅,是指納稅義務人就是稅收的實際負擔人,包括個人所得稅、房產稅、企業所得稅、遺產稅等。間接稅,是指納稅義務人不是稅收的實際負擔人,納稅義務人能夠用提高價格把稅收負擔轉嫁給別人的稅種,包括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以及關稅等都屬于間接稅。
二、 減稅降費,勢在必行
當前,財政收入大頭還是稅收。“十三五”時期全面推廣“營改增”,實施個人所得稅改革,以及一系列降費措施的落地落實,財政收入增速從2017年的7.4%,逐漸下降到2019年的3.8%。從2016年到2018年財政收入中稅收分別突破13、14、15萬億元,年均增長6%。2016年到2019年,財政支出分別突破18、20、22、23萬億元,四年增長約1.4倍,年均增長率達到8%,四年總量超過80萬億元。“十三五”期間,估計我國財政收入累計約在88.6萬億元左右,預計累計減稅降費規模達到7.6萬億元左右。
2020年,面對嚴峻復雜的形勢,政府連續發布實施了7批28項減稅降費政策,全年新增減稅降費規模超過2.5萬億元。目前,我國稅收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值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是最低的,比值逐年下降,從2015年的18.1%下降到2020年的15.2%。按照提質增效和更可持續財政總基調,減稅降費大勢所趨,尤其是為中小企業普惠減負,短期來看必然導致財政吃緊,但不必然導致財政持續萎縮。
理論稅負和實際稅負與征繳能力相關,當然也要考慮征收成本與效率。客觀評價中國企業和個人真實賦稅狀況,才有針對性制定合理、公平、成本低、效率高、足額繳納的稅收新常態。可以肯定,由于稅收體系體制機制落后、征管技術能力、法制公民覺悟等因素,絕大多數企業和富裕中產階層完全如實納稅比例不高。如果將賦稅降到更加合理水平,發揮大數據分析運算能力,堵住偷逃避稅漏洞,減少全社會整體犯罪負罪感,形成稅前稅中稅后監管閉環,加大違法成本聯合懲戒力度,應能形成全社會如實報稅,足額交稅,主動交稅,納稅光榮新局面。激發主體活力,扶植新生稅源,放下原罪包袱,整體輕裝前進,財政收入在合理稅賦較低征管成本水平上必然會不降反增。全社會“睡得香”,全社會“稅就足”。
三、 平衡赤字,強大消費
2020年,為應對疫情沖擊,中央政府發行了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2020年財政赤字率由2019年的2.80%大幅提升0.80%至3.60%以上(首次突破3%),而赤字規模也由2019年的2.76萬億元擴大至2020年的3.76萬億元。根據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草案提及,赤字率擬按3.2%左右,預計赤字規模為3.57萬億元,比去年減少1900億元。具體來看,2003年最終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36.10%,較資本形成總額低32.7個百分點,而2019年最終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57.80%,較資本形成總額高26.6個百分點,消費和投資對經濟拉動的主次地位已經完全改變。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提高,不愿花錢不敢花錢,沒有消費能力,擴大消費拉動增長就沒有原動力基礎。
發展中國家高增長就是杠桿式倍增式跨越式發展負債之路。國家如小家,發債欠債不可怕,怕的是過剩爛尾,怕的是吃干喝凈。比如,扶貧攻堅花了好多錢,但是推進新型城市化和城鄉區域一體化進程,必然激發強大消費推進經濟增長和就業,財政政策就是要算大賬不要算小賬。
四、 化解存量,管控增量
《馬約》規定財政赤字不超過國民生產總值的3%,公共債務不超過國民生產總值60%,就是在合理安全赤字區間,中國真正赤字率和負債水平仍在合理安全水平。況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國有國企國資比重和改革紅利釋放空間和能力,以及風險應對騰挪調度能力是任何世界上發達國家都不具備。有效化解合理管控地方政府債務存量和增量,合理負債發債,為社會稅賦減負,用時間換空間,用直接稅替換間接稅,一定會強大國內大循環主體地位,實現國際國內雙循環新的發展格局。
科學適當增加財政赤字規模,為企業和居民減輕稅費留夠擴大消費空間,還富于民,強基財政。發展是第一要務,改革是第一動力。高質量發展,高質量財稅管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就是按照算大賬、看長遠、不短視、可持續宏觀財稅治理思維理念,一定會開啟活力四射、風險可控、既往不咎、共同富裕、國泰民安的新時代。
編輯:王亦凡
關鍵詞:發展 億元 稅收 萬億 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