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讀懂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的人口“賬本”
新華社北京5月11日電 題:讀懂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的人口“賬本”
新華社記者 魏玉坤、安蓓、鄒多為
11日發布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全國人口共141178萬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相比,增加7206萬人,增長5.38%,年平均增長率為0.53%。
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口問題始終是一個全局性、戰略性問題。這次普查結果顯示出哪些新變化、新特征、新趨勢?蘊含著哪些機遇和挑戰?
2020年11月10日,北京市豐臺區東高地街道萬源南里社區的人口普查人員準備進行上門登記。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
“幾升幾降”折射人口發展態勢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介紹,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全面詳實地反映了當前我國人口的基本情況及10年間人口的發展變化:
——從人口總量上看,人口總量增速放緩,但仍然保持平穩增長。2020年,全國人口達到14.1億人,約占全球總人口的18%,仍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過去10年間,我國人口年均增長0.53%,略低于上一個10年0.57%的平均增長率。
——從人口質量上看,人口受教育水平明顯提高,人口素質不斷提升。15歲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從2010年的9.08年提高至9.91年。16歲至59歲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從2010年9.67年提高至10.75年,文盲率從2010年的4.08%下降為2.67%。我國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超過2.18億人。
——從性別構成上看,出生人口性別比穩步下降,性別結構得到改善。總人口性別比為105.1,與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時的105.2相比基本持平,略有降低。從出生人口看,出生人口性別比2020年為111.3,較2010年降低了6.8,逐漸趨向正常水平。
——從年齡構成上看,少兒人口數量增加,比重上升。0歲至14歲少兒人口的數量比2010年增加了3092萬人,比重上升了1.35個百分點。
——從人口遷徙流動情況看,人口流動依然活躍,人口集聚效應進一步顯現。2020年我國人戶分離人口達4.93億人,約占總人口的35%。其中,流動人口3.76億人,10年間增長了將近70%。
——從人口城鄉結構看,城鎮常住人口持續增加,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進一步提高。10年間城鎮常住人口增加了2.36億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了14.21個百分點。
“我國人口的主要變化反映了我國經濟社會和人口發展的歷史進程,反映了推動高質量發展、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踐歷程,也符合人口自身發展趨勢和人口與經濟社會相互作用的客觀規律。”寧吉喆說。
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所長陳功指出,一方面,總人口繼續增長,流動人口持續增長,人力資本不斷提升;另一方面,性別比降低,家庭戶規模下降。“幾升幾降”折射我國現代化發展進程中,人口仍處于具有較強活力和較大回旋余地的階段。
2020年10月11日,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花崗鎮人口普查員、普查指導員在居民家中進行信息摸底。新華社記者 劉軍喜 攝
人口紅利持續釋放支撐高質量發展
人口是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從人口普查的主要結果看,2010年至2020年間我國人口增長出現放緩趨勢,這是否意味著我國“人口紅利時代”就要結束?
“我國勞動力資源依然豐富,人口紅利繼續存在。”寧吉喆指出。
普查數據顯示,我國16歲至59歲勞動年齡人口為8.8億人,勞動力人口資源仍然充沛,人口平均年齡為38.8歲,人口紅利繼續存在。
與此同時,人才紅利持續釋放,成為支撐我國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能。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研究員馮文猛說,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質量改善支撐型的人口紅利作用更重要。我國現有相當大規模的勞動人口,通過提升國民教育水平和全民健康水平,不斷提高人口素質,人才紅利的新優勢正逐步顯現。
事實上,過去10年間我國人口增加了7206萬人,增長規模與前一個10年增加7390萬人相比,略有下降,但基本持平。
寧吉喆說,目前我國育齡婦女3億多人,每年能夠保持1000多萬的出生人口規模;生育政策取得積極成效,隨著“單獨二孩”“全面兩孩”政策的實施,出生人口數量快速回升;近10年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醫療衛生條件大幅改善等積極因素將支撐人口總量保持增長。
當前,我國人口總量仍居世界第一,預計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國人口總量會保持在14億人以上。
人口總量持續增長將為我國超大規模國內市場優勢提供強有力支撐。
“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14億多人釋放的巨大內需潛力,助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馮文猛說。
2020年12月17日,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綜合職業技術教育中心飛機維修專業教師在給學生上課。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一面是人口基數大、人口眾多的基本國情沒有改變,一面是人口增長放緩,需要采取措施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一面是勞動力資源依然豐富,一面是勞動年齡人口逐年緩慢減少,經濟結構和科技發展需要調整適應;一面是人口素質不斷提高,一面是大學生就業壓力加大,產業轉型升級步伐需要加快;少兒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雙雙上升,凸顯“一老一小”問題重要性;城鎮化和經濟集聚的趨勢性變化,也對提高城鎮化質量、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提出新的要求……
普查數據反映的一些趨勢性變化,既對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出新的要求,也與我們每個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
普查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0歲至14歲少兒人口數量達到25338萬人,比2010年增加了3092萬人,比重上升1.35個百分點。
寧吉喆說,我國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由2013年的30%左右上升到2017年的50%左右,但總和生育率下降,2020年我國育齡婦女總和生育率為1.3,已經處于較低水平。
陳功建議,如何為生育、養育、教育創造更加友好的環境,讓“生而無憂”,是下一步需要各方切實解決的問題。
普查結果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達到18.7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達到13.50%。2010年至2020年,60歲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5.44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上升了4.63個百分點。
“人口老齡化是社會發展的重要趨勢,也是今后較長一段時期我國的基本國情,既是挑戰也存在機遇。”寧吉喆說。
寧吉喆分析,人口老齡化將減少勞動力供給數量、增加家庭養老負擔和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的壓力,但也會促進“銀發經濟”發展,擴大老年產品和服務消費,有利于推動技術進步。
“在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中,60歲至69歲的低齡老年人口占55.83%,這些低齡老年人大多具有知識、經驗、技能的優勢,身體狀況還可以,發揮余熱和作用的潛力較大。”他說。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為國家戰略。綱要明確,制定人口長期發展戰略,優化生育政策,以“一老一小”為重點完善人口服務體系,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是一項戰略性、全局性、綜合性的系統工程,需要做好長期的制度安排和有力的政策落實,與此同時,充分調動政府、市場、社會、家庭和包括老年人在內各方面力量的積極性,形成積極應對、全民行動的良好態勢。”南開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原新說。
2020年7月7日,天津市西青區精武鎮付村富家灣小區的居民在涼亭休息。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2018年6月12日,福建省婦幼保健院產科門診護士引導一位通過手機預約產檢的孕婦就醫。新華社記者 宋為偉 攝
2019年1月1日,在南京市婦幼保健院,為二胎寶寶領取新版出生醫學證明的顧先生一家四口合影留念。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2018年10月15日,在湖南省長沙市,快樂老人大學科大景園校區繪畫班班長多文武為社區居民現場作畫。新華社記者 張笑宇 攝
2020年11月24日,在上海市靜安區江寧路街道健康驛站,腦健康自我管理小組的居民通過“講故事”項目進行語言能力訓練。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2019年7月7日,清華大學2019年本科畢業生參加畢業典禮。新華社記者鞠煥宗攝
2021年4月18日,小朋友在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東窖村大學蜂鄉村圖書館內看書。新華社記者 楊晨光 攝
2020年12月25日,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洪橋鎮中心幼兒園的孩子參加拔河游戲。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編輯:張佳琪
關鍵詞:人口 國人 發展 新華社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