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系統、理性思考中國經濟十大問題
中國人民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席、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院長吳曉求
中國經濟處在關鍵的轉型期,很多經濟問題需要系統、理性思考。我認為,至少有十個問題需要認真研究和正確解讀。經濟學者的研究需要有深厚的底層邏輯,否則就容易望文生義,誤導社會。我們要做一個有理性精神的學者,客觀地分析中國經濟發展中出現的問題。
一、 正確的解讀我國經濟發展外部環境的變化和內部結構的調整。進入新的發展時期,由于各種因素,中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從本世紀初的逆全球化到后來的民粹主義、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以及中美關系的不確定、新冠疫情等等,這些都對中國經濟的外部環境帶來了重大影響。與此同時,中國經濟增長的內生性在增強。
中國經濟是一個對外部依存度很高的經濟體。2006年中國經濟的對外依存度達到了65%,之后加強了內部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對經濟的推動作用,2020年降到了32%,但仍然是一個對外依存度較高的經濟體,與此同時,中國經濟的內生性在增強。這種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對制定中國經濟發展戰略具有重要作用。
二、 中國經濟發展目標的重新定位。到2035年,要把中國建成中等發達國家,同時還要在2030和2060分別達到碳達峰和碳中和的目標。我們要深刻理解發展目標的重新定位,做到科學平衡。
三,雙循環發展戰略。雙循環發展戰略不是說我們要回歸計劃經濟體制,也不是說我們要追求自然經濟的模式,否定外部市場對中國經濟的重要性,實際上是更高程度、更深層次的改革,是新時期重大的市場化改革。因為如果不走市場經濟道路,不提高中低收入階層的收入水平,雙循環中以內循環為主的戰略是難以實現的。如何提高中低收入階層的收入水平,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是雙循環發展戰略成功的關鍵。
四、 雙碳目標。這意味著是社會系統的改革。因為雙碳目標的實現需要科技進步,需要產業轉型的,需要能源結構的調整。更重要的是要以經濟增長為前提,沒有收入水平的提高,雙碳目標是很難實現的。雙碳目標的實現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是中國對國際社會所作出的重大承諾。我們必須實事求是,根據我們當前的實際情況逐步的朝著這個目標前行。有一段時期有些地方在用運動式的方式實現雙碳,急于求成。雙碳目標是戰略目標,我們要循序漸進,不能是運動式的,不能好大喜功。
五、 共同富裕。這是當前非常熱的話題。只有中國社會進入富裕才有共同富裕的基礎,共同富裕的價值基礎是共同奮斗,不奮斗,何來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之路一定是市場經濟之路,其他道路能實現共同富裕?實現不了,一定是走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道路才能實現共同富裕。改革就是要建立社會財富的有效增長機制,從制度層面上激勵財富的創造,要有效地保護財富創造機制,沒有財富的創造就沒有財富的分配。共同富裕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目標,先讓一部分富起來,再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小平同志當年提出了這個戰略構想。追求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特征,但是在實現過程中,是有階段性的循序漸進的,共同富裕不是均貧富,也不是存量資產的平均化。
六、 金融風險。中國會不會發生金融危機,如果發生金融危機將是一種什么樣的危機?如果發生金融危機,我們將如何應對?危機之后,金融體系有沒有再生能力?我們必須思考這些問題。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是三大攻堅戰任務之一,必須從制度改革和戰略目標上高度重視。金融本身都是有風險的,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是戰略目標,不應設定期限,不能拿放大鏡到處去看,因為金融處處都有風險,金融本質上就是經營風險。哪一種交易沒有風險?哪一種金融活動沒有風險?哪一種投資活動沒有風險?我們還是要從市場化改革的角度去構建能夠有效防范金融風險的體制機制,構建一個有很強免疫能力的金融結構,形成一種有彈性的金融體系,風險一旦來臨,可以有很強的處置能力,風險過后仍有頑強的再生能力。防范金融風險最重要的還是改革,而不是往回走,回到單一金融業態,那是違背了金融發展規律的。單一金融業態對實體經濟的服務是極其有限的。大量的中小微企業,大多數的中低收入階層,是需要獲得與其信用相匹配的金融服務的。怎么辦呢?只有通過市場化改革,通過科技的力量才能做到。因為通過市場和科技的手段才能解決他們的信用甄別問題,才能使他們獲得相應的金融服務。中小微企業是中國經濟的未來。所以,對金融風險有一個正確、科學理解的問題,不要以為單一金融業態就能把風險控制住。如果單一業態能有效控制風險,改革開放前就做到了。那時金融業態非常單一,但是效率極低、風險很大,商業銀行不良率很高。
七、 中國金融改革的重點。中國金融改革的重點有三點:第一,推動金融結構的市場化改革。市場改革的核心是金融脫媒,投融資活動走向市場,脫媒或者金融的市場化,核心是要滿足融資方和投資方多樣化的需求。融資方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都有需要多樣化融資工具訴求,而這是衡量金融效率高低的重要判斷標準。中國的經濟在增長,收入水平在提高,社會要求金融體系必須提供多樣化的收益與風險在不同結構層面上匹配的金融資產,只有金融市場的發達,才能滿足此要求。第二,科技的力量。科技對金融的進步非常重要。金融除了為大企業、富人服務外,還要想辦法通過改革和技術的進步為中小微企業服務、為中低收入階層服務。他們的信用在傳統的大金融里很難甄別。必須通過科技的手段來甄別其信用,甄別了信用之后才能提供金融服務。信用不清楚一定會帶來不良和巨大的風險。P2P為什么覆滅了?是因為其信用甄別能力太差,沒有相匹配的信用甄別能力,通常都向商業銀行買企業信用,這怎么行?所以違背了金融邏輯,必然走向消亡。
八、 中國金融的未來究竟是什么。當然是構建新的國際金融中心。國際化是中國金融未來的重要任務之一。
九、 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如何發展好中國資本市場,以構建現代金融體系,是中國金融面臨的長期任務。中國資本市場的出路在于法律化和市場化,在于提高透明度。
十、 中國經濟發展的中國模式。中國模式的核心要點是什么?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的時間,極大豐富了現代經濟理論體系的內涵,為現代經濟理論注入了中國元素,使得現代經濟理論更加多樣化,更加符合不同國家的國情。這是中國對現代經濟學理論體系所做出的重要貢獻。當然,這需要學者們做出高度的概括,做出一種范式。這是一個富有挑戰性的工作。
(整理/本報記者 劉志國,此文系作者在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學院宏觀形勢論壇——“從兩種杠桿率看我國國家債務水平”報告發布暨研討會上的致辭發言,有刪簡。)
編輯:劉乙潼
關鍵詞:中國 金融 風險 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