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一場艱難的“社會面清零戰”
新華社長春4月10日電題:一場艱難的“社會面清零戰”
新華社記者馬曉成、邵美琦
3月初,疫情席卷吉林省吉林市。感染人數急速攀升、高校出現聚集性傳播、大量密接者亟待轉移、城市“暫停”后出現保供難、春耕在即農民種地難……吉林市迎來本輪疫情的最艱難時刻。抗擊奧密克戎,300多萬人口的北國江城爭分奪秒投入戰斗。
突如其來:抗疫迎來最艱難時刻
3月2日,吉林市在應檢盡檢人群中發現4例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初篩陽性人員,平靜生活就此打破。
截至4月7日24時,累計報告本土感染者26462例,其中確診病例13517人、無癥狀感染者12945人。
學校、農村、社區等地相繼“失守”……一個個難題接踵而至。吉林市衛健委黨組書記羅兵說:“這輪疫情中,一天檢出的陽性感染者甚至能和過去一輪的總和相比。”
位于吉林市的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出現聚集性傳播后,6000多名學生缺乏隔離場所。由于符合條件的隔離場所有限,當地一度出現“人等床”現象。此外,很多老舊小區的人員管理存在漏洞,車輛、人員流動增加傳播風險。隨著城市按下“暫停鍵”,買菜難、配送難等問題又隨之而來……
堅定不移堅持科學精準、動態清零
3月12日,吉林市感染者數量陡然上升,當日報告陽性感染者超1200例,疫情嚴峻復雜,防控進入關鍵時期。
面對隱匿的“敵人”,疫情初期吉林市日核酸檢測能力僅有4.5萬管,在采、送、檢、報等環節的銜接上也存在“盲區”和“時差”。面對這些挑戰,吉林市加快補充核酸檢測力量,合理調整檢測方式,采取多種手段提高效率,在城區范圍內進行多輪核酸檢測后,逐步縮小核酸檢測圈。
數量龐大的感染者一度給吉林市疫情防控帶來巨大壓力。3月15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九版)》出臺后,吉林市迅速應用,占絕大多數的輕型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不再需要對其采取過多的醫療和干預措施,釋放出更多的醫療資源給重癥和危重癥病例。“我們對危重癥患者采取‘一患一團隊’24小時監護。”吉林市人民醫院副院長高強說。
3月25日,吉林市啟動社會面清零攻堅行動,連續幾天單日新增感染者數量穩定下降,疫情范圍進一步縮小。然而,由于東北亞批發市場等聚集性疫情影響,疫情又出現一定反彈。4月4日晚,吉林市發起最后沖鋒,逐小區、逐樓棟、逐單元排查轉運隔離風險人員。
堅持就是勝利 人人都是英雄
這是一場長達一個多月的抗疫戰斗。膠著的背后,無數抗疫工作者晝夜奔走在城市的“毛細血管”里,奮戰在這場“清零”戰役中。
來了,我們都來了!
頂風冒雪,星夜馳援,全國各地一批又一批救治隊員奔赴吉林市,為守護群眾生命安全托了底。在吉林市疫情最吃勁的時候,17支省外醫療隊1500多名醫護人員,以及省內9支醫療隊1600多名醫護人員陸續進駐吉林市。在哈爾濱醫療隊接管的吉林市中心醫院重癥病房,每名護士每班要照顧4到6名危重病人,“大家的防護服里都是汗水,但不舍得休息,咬著牙堅持。哈爾濱和吉林市同飲一江水,感情更濃厚。”哈爾濱醫療隊的護士李倩說。
快一點,再快一點!
為了緩解救治和隔離壓力,吉林市數個方艙醫院和隔離方艙迅速開工。3月的吉林“倒春寒”,在最低氣溫只有零下十幾攝氏度的寒夜,建設工地吊車林立、晝夜施工,竣工一個使用一個。
堅持,再堅持!
吉林市發動近4萬名機關事業單位黨員干部下沉社區,1萬多名志愿者與社區工作者堅守抗疫一線。他們連日組織核酸檢測、配送物資、流調排查,防護服就是他們的工作服。年過七旬的劉鳳英和她牽頭組織的愛心救助家園志愿者們,奔走在各個社區。她說:“早點做些什么,城市就能早點恢復正常。”
4月8日0-24時,吉林市新增治愈出院確診病例343例,累計康復出院超1.5萬人。8日,吉林市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通報,吉林市實現本輪疫情社會面清零。
在吉林農業科技學院,6000多名在省內其他地區隔離的學生陸續返回學校。“雖然疫情開始受了一些驚嚇,但是幫助我們的人很多,在隔離點的生活和飲食都很好,我好像都長胖了一些。”大三學生張桐說。
4月的松花江畔,垂柳生出嫩芽。這個春天,那些同舟共濟、合力抗疫的點點滴滴,會深深鐫刻在吉林市人民的記憶深處。(參與采寫:王帆、張楠、司曉帥)
編輯:王亦凡
關鍵詞:吉林市 疫情 感染 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