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書畫動態(tài)書畫動態(tài)
中國私人美術館如何建立良性循環(huán)產業(yè)鏈
關注事件:私人美術館的運作
核心觀點:當前中國藝術收藏已經進入了“私人美術館時代”。但是如何建立良性循環(huán)的產業(yè)鏈條,私人美術館們的未來還任重而道遠。
從去年火到今年的《功甫帖》終于在上周露了真容,當《功甫帖》的主人劉益謙以自己的私人美術館——龍美術館的創(chuàng)辦人身份,站在臺上辯駁作品的真?zhèn)螘r,人們也再一次把目光集中到財大氣粗的私人美術館上。然而,和大多數民營美術館的境遇差不多,私人美術館也沒有看上去那么“高大上”,畢竟“開館”是燒錢的事兒,而“養(yǎng)館”更甚,沒有遞補的資金支持和良性循環(huán)的產業(yè)鏈條,私人美術館早晚要關門大吉。
從1991年第一家私人美術館——炎黃藝術館開館,中國的私人美術館之路已走過20幾個年頭。美術館的建設者借助私立美術館這種形式,將寶貴的私人珍藏回饋社會、介入公共生活,當然不失為一種最公益性的花錢方式。但是如果要真心做一個私人美術館的話,就必須在館藏、展覽、教育等方面具備相應的能力,僅通過個人財力是很難達到的。光是每年的藏品維護、管理,就已經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僅僅靠30、50的門票收入,和一定的衍生品銷售是不可能完全解決問題的。而相當一部分私人美術館的創(chuàng)辦者都是“以商養(yǎng)文”,更不會將經營管理的重點放在美術館上,如此一來美術館就很難維持下去。所以,以非營利性質吸收社會資金進行建設,幾乎是私立美術館的唯一選擇。
對此,即使是不惜花5000萬買《功甫帖》的劉益謙,也對龍美術館的經營情況有所擔憂。他曾經表示,讓美術館自負盈虧肯定是龍美術館的長久目標,但這個目標什么時候能實現,他也沒信心。他希望美術館經營的時間長了,在業(yè)內的名聲建立起來,有人愿意與美術館合作,投入一部分資金,或者有對藝術感興趣的基金會介入,讓美術館的運營能獨立出去。中國收藏家俱樂部理事長孔達達曾在兩年前就表示,當前中國藝術收藏已經進入了“私人美術館時代”。但是如何建立良性循環(huán)的產業(yè)鏈條,私人美術館們的未來還任重而道遠。
張碩
編輯:付裕
關鍵詞:美術館 私人 中國 良性循環(huán) 產業(yè)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