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一品一鑒一品一鑒
重走絲綢之路·寧夏篇之二
清真產業:特色的選擇
馬寧從寧夏伊斯蘭教經學院畢業后,2010年至2013年前往巴基斯坦國際伊斯蘭大學和國立現代語言大學,學習阿語和英語。回國后在寧夏銀行工作的他,因工作結識了伊佳的老板,就此開啟了新的人生方向。
年輕的馬寧熱情地向記者介紹車間內的每一道流程:這邊是今年4月投產的80臺電腦繡花機,每個工人看護三臺。“我們的穆斯林白帽花色有幾百種,遠比國外的豐富,因為企業的駐外銷售人員,每年都尋訪、調研,根據不同國家風俗、文化設計花色,更新服飾時尚,我們還和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合作,請他們在設計理念方面進行指導。”“國外的白帽多是手工制作,成本比我們高很多。”這邊是剪裁,這邊是縫紉,這邊是在清理線頭。那邊是袍服生產機器,還沒有開工,月底沙特的設計師來之后,會用兩三個月的時間指導培訓員工。“今年預計能生產白帽1000萬頂,阿拉伯大袍20萬件……”馬寧對企業未來充滿信心。
寧夏伊佳去年5月成立,在清真產業園區內占地面積約100畝,項目概算總投資6.4億元。它的母公司是青海伊佳民族服飾有限責任公司。這是一家大型的穆斯林民族用品生產企業,主要生產穆斯林民族帽、阿拉伯長袍、禮拜毯等民族系列產品,產品90%出口中東等伊斯蘭國家和地區,“布哈拉”商標已經贏得國內外穆斯林消費者的青睞。青海伊佳在寧夏的固原、海原和吳忠都有生產車間。
伊佳有個理念,“只在需要的時候,按需要的量,生產所需的產品。”馬寧介紹,目前工人們正在趕制的穆斯林白帽,是為開齋節后沙特的朝覲準備,產品夠一個集裝箱的量后將直接出口。“以往公司的產品,都是通過天津港、寧波港出口,今年園區正在溝通在銀川綜合保稅區設立出口倉庫,那樣的話,就可以提前報關,不耽誤時間,還節省成本。”
寧夏伊佳一期建設5個車間,3個已投入生產,二期還將有4個車間。目前,白帽生產線共有200多名工人,待阿拉伯大袍生產線啟動,就業人數將達到400人左右。在這些工人中,絕大多數是回族婦女。記者在車間裁剪組,看到一對頭戴紅色絲巾的姐妹花,這兩個來自同心縣下馬關的年輕回族堂姐妹,一起嫁到了吳忠,做起了工人。根據馬寧介紹,工人們一個月工資在1800-2200元之間,隨著技術的熟練,還有提升的空間。
在吳忠市,我們還拜訪了吳忠市利通區政協委員李建華的企業——寧夏吳忠市嘉禾雪糧油食品有限公司,企業的主要產品是面粉和掛面。
嘉禾雪在寧夏的推廣力度并不小。在我們的采訪途中,從銀川到吳忠,再到中衛、固原,高速路旁總能看到嘉禾雪的巨幅廣告。但李建華現在最急切的,是如何搭上中阿合作的便車,但是“難度太大”。
今年6月,中阿商品展在吳忠舉辦,李建華開設了一個攤位去推銷自己的產品,他也曾經特意通過私人關系,聯系海外的市場,但對伊斯蘭國家的需求還是不清楚。“阿富汗、伊拉克等地的口味,和寧夏根本不一樣。”
這也是金霄峰正在琢磨的。吳忠清真產業園目前出口量很少,只有一家生產辣椒面的企業,每年向德國出口幾百噸的量。至于大量的清真食品,口味不適合中東。“中東國家喜歡烤制食品,而寧夏食品大多油炸,在出口運輸過程中就存在保質期問題。另外,寧夏食品口味也和伊斯蘭國家有差異,比如馬來西亞就喜歡以甜為主。能否針對不同國家生產不同口味的食品?我們還在研討中。”
對于李建華感覺缺少“牽線搭橋”的問題,利通區委宣傳部楊林告訴記者,目前利通區正努力通過政府引導、商會牽線搭橋,突出“大流通”建設,將區內清真食品與穆斯林用品整合打包,通過資本運作、資源管理,成立清真產業物流中心,將一些企業生產的產品組裝打包,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同時,運用現代電子商務流通方式,創辦吳忠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網上商店。
編輯:付裕
關鍵詞:絲綢之路 寧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