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秀·風采秀·風采
互聯網+傳統印刷: 讓老樹發新枝
——訪安徽省政協委員、安徽省工商聯副主席、陽光印網創始人兼CEO張紅梅
經過多年的發展,印刷業已成為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主力軍,不僅維護了意識形態安全,滿足了人民群眾的消費需求,而且發展成一個為經濟社會發展“穿衣戴帽”的重要產業。
但作為一個有著萬億級市場規模的傳統行業在取得成就的同時仍然存在很多的問題。據記者了解,近兩年來,印刷廠倒閉、訂單銳減、老板跑路、招工難等消息始終籠罩整個印刷行業,傳統印刷行業舉步維艱已近乎“常態”。此外,各印刷企業之間的價格戰也是愈演愈烈,相互壓價已是司空見慣,“沒有最低只有更低”的市場問題急需得到解決。
傳統印刷行業遭遇的發展瓶頸該如何解決?站在“互聯網+”的風口上,傳統印刷行業應如何抓住契機尋求發展?作為在傳統印刷行業深耕20多年并已成功創辦陽光印網的安徽省政協委員、安徽省工商聯副主席、陽光印網創始人兼CEO張紅梅近日接受了本報記者的采訪。
傳統行業需
敞開胸懷破舊迎新
“印刷行業市場是有著萬億級市場規模的傳統行業,不應該是這樣的無序,這不利于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想要突破當下的行業發展瓶頸,需要一種新的發展模式。”張紅梅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如今,全社會對‘互聯網+’的肯定是我們所樂見的。隨著國家‘互聯網+’戰略的推進,產業互聯網時代已經到來,規模將超越消費互聯網,產業互聯網正在成為一個‘風口’。這為傳統印刷行業帶來了新的契機。”
中國印刷市場的特點是市場龐大但碎片化。印刷行業的單個公司年銷售收入達到十幾億,就是大公司了。這種碎片化的市場格局為在線印刷提供了市場機會。
談到陽光印網的創辦歷程,張紅梅介紹說,“早在2011年,我們便透過行業亂象看到了印刷市場的機遇。當冷靜地分析了中國印刷市場規模,并對美國、歐洲互聯網印刷公司的商業模式進行了深入研究后,我們認為中國印刷業互聯網化的時機已經成熟,市場空間巨大。”
目前,陽光印網已經擁有超過100萬的注冊用戶,在全國200多個城市設有分部和服務團隊,服務范圍覆蓋1200多個鄉鎮。
但事實上,傳統行業與互聯網的融合之路并沒有想象得那么簡單。早在1999年,張紅梅就試探性地在香港和深圳做了一次網絡印刷的嘗試,維持了兩年,以失敗告終。她總結,失敗的原是因為起步得太早———寬帶不成熟,連起碼的支付系統都沒有。或者按照她現在的話說,“互聯網+”的風口未到。但她沒有因第一次失敗的嘗試而打消進軍網絡印刷的念頭。她一直在關注和等待機會。在2011年,張紅梅認為時機已經成熟,正式創辦陽光印網。
張紅梅在總結自己的跨界之路時指出,作為一個傳統行業的多年從業者深有感觸,在“互聯網+”浪潮襲來時,傳統行業需敞開胸懷去擁抱去接受。作為傳統行業人要在自己的深耕領域做深做透,找到行業發展的癥結和痛點;同時要學會用互聯網思維來改變和解決傳統行業中的問題。“可以說,傳統行業要真正實現互聯網化,核心團隊需有‘雙重基因’。”張紅梅強調。
流程是印刷
互聯網化的重中之重
據了解,傳統的印刷流程十分繁瑣,除去前期的設計、編輯不說,從收集、歸結、拆解訂單到檢查訂單,每一印件的完成都需要大量的時間和人工成本。同時,對于客戶來說,印刷公司本身缺少品牌和質量保證,價格也沒有統一標準。
那么,印刷互聯網的核心競爭力在哪兒?張紅梅指出,流程控制是其最核心的競爭力。在印刷行業,尤其要有嚴格的流程管理,否則會出現很多紕漏。通過互聯網解決傳統印刷業的諸多痛點靠的是重新切割、再造和不斷優化印刷的工作流程。
舉例來說:在傳統印刷廠,一個員工會身兼數職,既要有開發客戶維護客戶的能力,又要有報價和跟單的能力,還要負責涉及質檢和物流的一些工作。
“我們則將工作流程捋順后切割并重建,將人的職能分開,原來人的大部分職能都通過系統自動解決了,只在各重要節點設有專人協調管理。更重要的是,陽光印網的系統是直接深入到印廠的,是用‘工業4.0’的方式來管理生產,這正是其高效的根本源泉,通過系統化信息化的流程管理極大地解放了有限的人力資源,提升了人工效率。”張紅梅信心滿滿。
這是一個燒錢的時代,也是一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在談到陽光印網的商業模式是否會被復制時,張紅梅指出,“傳統行業互聯網化與一般電商不太相同。在平臺創建之初,我們利用互聯網思維花了1年半的時間將傳統印刷標準化、流程化。我們中間做了很厚的一層服務,這層服務要用非常精密的供應鏈的管理、信息流的管理、工作流的管理把它串起來。流程是服務的基礎和保障,這些是非傳統行業的人無法涉足和深耕的。”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張紅梅 互聯網+ 傳統印刷 印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