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再也不能這樣呼吸了
超過一周的時間,從北往南,半個中國經歷了一場霧霾的騷擾。一周前,北方京津冀地區空氣質量開始變差,污染狀態一直持續到10日,此后霧霾開始由北往南影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等江漢、江淮一帶。
風來了,霾走了。天空像胡亂抹了把臉,總算看得見點兒真容了。口罩再好、空氣凈化器再妙,對于健康防護來說,從不是360度無死角。連天的霧霾,靠心靈雞湯治愈不了,而秉持對霧霾的厭惡與痛感,是因為——我們再也不想、再也不能這么呼吸了!
最近,環境保護部發布了2015年11月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及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等74個城市空氣質量狀況。這份報告,一言蔽之,就是雖有成效,但不容樂觀,部分地方甚至有退步的趨勢。今年12月2日,廣州市慈善會、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聯合啟動的“愛肺計劃”活動上,鐘南山院士表示,雖然灰霾與肺癌的確定性關系需要長期觀察,但從一些現象看,肺癌的增加很可能跟霧霾有關,長期暴露在重度霧霾中也是肺癌高危人群。說這些的意思,是每個部門,每個公民,都不能對霧霾見怪不怪,抑或審丑疲勞。
平心而論,中國式治霾,也是有成效的。國際環保專家勞里·米利維特拉說:“在過去幾年里,中國已經進行了十分認真且齊心協力的努力以應對空氣污染。”僅以法令制度為例:2014年1月7日,環境保護部與全國31個省(區、市)簽署了《大氣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明確了各地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和重點工作任務,進一步落實了地方政府環境保護責任;被稱為史上最嚴厲的、2015年1月1日新修訂實施的《環境保護法》,針對霧霾等大氣污染治理提出了具體要求……即便從短期治理來看,APEC藍、閱兵藍,亦讓人感嘆速效的神奇。這起碼說明兩點:一是天天藍并非不可完成的任務;二是藍天與傳統經濟生活方式,構成了此消彼長的關系,霧霾問題的背后,也許就是個利弊取舍問題。
盡管成因各執一詞,但霧霾總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實踐也一再證明,要想天天藍,環保部門不是神仙。一方面,全社會高度重視,而不只是領導重視,惟其如此,治理才能形成合力,源頭管控才不是句空話。另一方面,構建聯動機制,拒絕單打獨斗,多些類似《京津冀區域環境保護率先突破合作框架協議》這樣的制度設計,不以鄰為壑,多主動協力,治理效率起碼會高些。
再也不能這樣呼吸了。天藍風清,需要信念,更需要行動。久久為功,嚴實推進,相信天天藍,就在不遠的正前方!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嚴重霧霾 環境污染 京津冀地區 空氣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