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消除霧霾:“天幫忙”,更要“人努力”
對于每個公民來說,我們不是旁觀者,更不是看客。
進入11月以來,東北、華北接連出現霧霾重污染天氣。12月8日,北京市首次啟動霧霾重污染天氣紅色預警后,機動車實行單雙號限行。道路變暢通了,可這不是大家最關注的,公眾更關注的是霧霾污染何時才會減輕?
保護環境我們不可謂不努力,投入不可謂不巨大。一組中電聯提供的數據顯示,“十二五”時期火電脫硝市場空間860億元,超低排放改造市場空間1000億元?!笆濉蹦┢冢袊髿馕廴局卫砜偖a業規模預計達到2978億元??墒黔h境質量為什么還是沒有根本好轉?
影響大氣污染范圍和強度的因素有污染物的性質(物理的和化學的)、污染源的性質(源強、源高、源內溫度、排氣速率等)、氣象條件(風向、風速、溫度層結等)和地表性質(地形起伏、粗糙度、地面覆蓋物等)。目前我國氣象預報可以做到提前7天、15天的預報,與氣象密切相關的空氣重污染,我們也應可以做到提前預測、提前預警,以便提前采取措施、提前干預。
多次事實也證明,提前干預可行有效。如今年的閱兵、去年的APEC會議、南京青奧會,以及更早一些的北京奧運會,成功的空氣質量保障都得益于提前采取措施。有數據統計,提前干預使APEC期間的PM2.5減少了六成以上,使閱兵期間PM2.5減少了七成以上,這些大量的提前減排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霧霾的發生概率和影響程度。誠然,治污并非一日之功,但在大氣污染物短時間內難以大幅下降的情況下,提前干預顯得尤為迫切和必要。
為應對重污染天氣,從2013年開始我國多地都啟動了應急預案編制工作,也做了大量探索和修正,但效果卻難盡如人意。如這次華北地區的重污染,一些地方出現了應急不力、預警不及時等情況。應急預案貴在提前應急,而一些地方的應急措施往往是在污染已經形成之后才啟動。一方面,污染物蓄積過多,難以在短時間內消除,效果自然會大打折扣;另一方面,預案在傳導到區、縣、鎮及街道的過程中缺少足夠時間,應急部署、聯動、督察稍顯倉促,難以落實到位。致使在督察中,發現多起違反應急措施的行為,如應該停工的企業未停工。
近年來,一些地方針對季節性的重污染天氣,提出了季節性限產和錯峰生產。如南京市規定從今年11月到明年2月,高排放企業一律限產;天津市開展專項行動加強夏季臭氧污染防治;蘭州市針對春季以沙塵和浮塵為主的污染特征進行提前防范;北方采暖地區的所有水泥熟料生產線全面試行錯峰生產,這些都為開展季節性污染的提前干預提供了有益經驗。
霾的治理,靠老天眷顧,靠單一措施,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治理霧霾講究科學性、整體性,否則按下了葫蘆起了瓢。把脈霧霾成因,是治霾的重要前提。關于霧霾是怎么來的,有關方面和專家莫衷一是,加重了公眾的疑慮,也損害著相關方面的公信。實際上,各個地方、各個季節,其霧霾成因也可能不同。為此,關于霧霾成因的分析,須持客觀、科學的態度,不宜輕易下結論,尤其要避免相互“打架”的現象存在。要從科技研發方面,從產業結構調整方面下功夫、找出路。高污染、高排放、高耗能的發展堅決杜絕,牢固樹立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理念。政府、企業和個人都應擔當起自己的責任,企業在追求自己的利潤時兼顧環境,政府監管到位做自己該做的,監管放在平時,形成綠色發展的社會氛圍。
監管要常態化。霧霾是污染長期累積形成的,監管要多放在平時,如加強對道路遺撒、黃標車淘汰、尾氣檢查、企業排放、垃圾場的堆放等的監管。不要等污染積累形成重污染,對人類生活、健康帶來威脅時才采取措施臨時抱佛腳。日常監管可加大公眾參與力度,中國環境新聞工作者協會開發的手機“環保隨手拍”就是一個非常便于公眾舉報環境污染的方式,必須發動熱心環保的群眾,對可造成污染的現象打一場人民戰爭。
企業要擔當起應負的社會責任。一些企業追求高利潤,不上環保治理設施,或僅做面子工程。檢查組來了,環保設施運行,檢查組一走,就關停,企業弄虛作假,監管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從實時監測設備上做文章,過去是改數據,現在是改程序。企業應有擔當,擔當起環境保護的責任來,為子孫后代留下一片藍天。
消除霧霾,除了“天幫忙”,更需要“人努力”。對于每個公民來說,我們不是旁觀者,更不是看客。每一個公民都有責任和義務從自身做起,踐行生活方式的綠色化:出行盡量選擇公共交通;多參加植樹等綠化活動;私家車安裝尾氣處理裝置;自覺抵制路邊燒烤;發現違法違規行為及時舉報。
通過各方共同努力,相信霧霾天氣會越來越少。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研究員)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消除霧霾 重污染天氣 環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