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漢式婚禮,呼喚傳統文化“回歸”
12月27日,浙江省金華市,一場漢服傳統婚禮進行。三百多位來自北京、山東、江蘇等地的華學義工同學朋友及雙方親屬,個個身穿華麗的漢服,共同祝賀義烏85后新人樓朝挺與宋佳霖的漢服傳統婚禮。(浙江在線 12月29日)
這場漢服傳統婚禮謹遵漢式禮儀,莊嚴古典喜樂,新人在贊禮官帶領下,重現經典的漢式婚禮:有親迎禮、拜堂禮、同牢禮、合巹禮、結發禮、行家禮、執手禮等儀程。整個婚典均合乎古法,整場婚禮完全按漢服傳統,取“周禮漢婚”的精華濃縮而成,隆重莊嚴、華而不俗、喜而不鬧。
相比現代的西式婚禮而言,漢式婚禮多了一份莊重,多了一份典雅,多了一份厚重的文化。中華民族歷史久遠,文化源遠流長,漢族作為中國民族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形成和發展起到巨大促進作用。近些年來,一部分人開始找尋經典,追根尋源,采用復古的形式舉辦婚禮。然而,其中很多人并非是真正熱愛傳統文化,而是追求獨特、另類,故而采用復古風。
眾所周知,漢族至今仍是我國民族構成中的主要組成部分。我們講漢語,用漢字,唯獨不穿漢服,很多正式場合穿得卻是西裝。西裝,顧名思義是西方人設計的。漢服不知在何時起已被取代,雖然我們還有“中山裝”,但是卻少有人問津。我們經常會在電視上見到“習大大”會在一些場合著中山裝出席,這也體現了習大大對于“國產”的支持和不解的情愫。
雖然著漢服使人行動不便,不能夠適應現代生產生活方式,但可以在部分場合適用。漢式婚禮不僅是著漢服,同時也采用一系列漢式婚禮的流程,這是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和肯定。我國的傳統文化中雖有糟粕,但精華成分仍然值得學習和繼承,不能將其與糟粕一同棄之不顧,應該合理撿回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并發揚光大。
中華民族五千年傳統文化,不應被西式的“舶來品”所取代。既然我們可以在海外設立孔子學院傳承漢語言文化,為何不能重拾漢式婚禮習俗?相比現代婚禮中低俗無底線的“鬧洞房”,漢式婚禮的“回歸”更是中華民族傳統優秀文化的“回歸”。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漢式婚禮 傳統文化 浙江金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