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懷孕排隊的荒誕鬧劇為何還在上演
二孩時代,有人在猶豫生還是不生時,有些企業職工卻只能在“企業規定的時間表內”生。“就給你半年時間懷孕,這期間懷不上的,只能再按照計劃表重新排隊。”對于長春一企業制定二孩生育時間表的消息,在濟寧一銀行支行工作的劉倩同樣感受頗深。(1月6日《齊魯壹點》)
懷孕竟然還要排隊,即便是在大包干的計劃經濟時代,從生到死的包攬中,恐怕也沒有懷孕排隊”的統一安排,在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居然還有如此安排,可謂奇葩。從個體來說,確實有懷孕做計劃一說,但這也只是局限于身體調適方面,而這個以單位之名下發的二孩生育時間表,顯然是對個人懷孕計劃的悍然干涉,從生理科學上講,即便是做出了生育計劃”,誰又能保證這懷孕一定可以依計行事”呢?誰能保證不發生任何意外情況呢?
一個讓人唏噓的事實是,根據媒體的梳理,如此奇葩的規定竟然由來已久,在醫院、教師、導游等女職工比例較高的單位,“按計劃”生育仍是一項潛規則。如今在二胎政策的沖擊下,單位的經營、工作壓力更加緊張,如此“潛規則”大有大行其道之勢頭,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一種赤裸裸的性別歧視。
事實上,作為一項公民的基本權利——生育權,這本身就不應受到任何人和單位的干涉。如今,按照用人單位的要求,不僅要求生育要有計劃, 連懷孕都必須做到萬無一失,顯然是對這一權利的破壞。而在《婦女權益保障法》中,更是明確規定任何單位不得侵犯婦女生育自由的權利,在勞動聘用合同或服務協議中不得規定限制女職工結婚生育的內容。
為什么會有這么奇葩的安排,根據企業的說法——女性占了半邊天,如此安排也是無奈之舉。換句話說,所謂的加強生育管理,只是為了工作需要。作為一家生產經營機構,注重經濟效益和成本控制,當然是無可厚非的,但是,以犧牲職工的生育權”為代價,從一開始便失去了合法性基礎,并因此失去了職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即便是會因此收到再好的效果,又有什么意義呢?一個缺乏人性關懷,缺乏人情味的企業,又如何談更好的發展呢?從根本上說,排隊懷孕,是用人工具化邏輯下的怪胎,沒有把每個職工當成一個個生動而具體的人,而是流水線上的勞動工具。
潛規則的長期存在,以及荒誕的屢屢上演,說明在利益的驅動下,“懷孕排隊”已然成為一些企事業單位規避成本的“路徑依賴”,而希冀所有的用人單位富有人性關懷、充滿人情味,依然不現實。在輿論壓力之下,用人單位即便能夠做出小范圍的改變,恐怕仍然不能徹底改變現狀。相反,在不對等的利益博弈之下,還可能發生加劇性別歧視的情況,比如對女性就業的持續偏見。
如何讓排隊懷孕的荒誕不再出現,以保障職工的合法權益,恐怕關鍵還在于相關法律權威的重塑以及職工話語權的重建。用人單位在對法律敬畏之下恪守自己的行為邊界,而職工則能在對等的話語權中合法合理地保護自己的權益。(高亞洲)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懷孕排隊 荒誕鬧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