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探路十三五 探路十三五
十大民生熱點對話“十三五”:治霾治堵出路在哪?
比得病更鬧心的是看病和報銷。
——帶媽媽來北京看病的吳曉芳在等化驗單間隙,拿出手機發了這樣一條朋友圈。
全民醫保體系的建立,是我國醫療保險制度最為成功的改革之一。作為醫療保障的第一張網,政府主導的基本醫保確實兜住不少大病家庭避免滑入深淵。但如何讓醫保便捷而有保障,讓老百姓能安心治病,是大家最關注的。
醫保:應便捷而有保障
主持人:隨著人口大流動及社會邁入老齡化,醫保異地報銷日益成為百姓關注的焦點。身處異鄉、醫保受限,令許多受病痛折磨的患者心焦。
劉英(安徽籍患者):我今年32歲,患脊柱側彎,輾轉去過各地看病,去年來到成都。因為脊柱側彎比較厲害,需要做幾次大的矯正手術,至少要幾十萬元的治療費用。能報銷的份額本就不多,只能攢齊一堆發票和單據寄回老家,讓親戚幫忙跑腿報銷,整個過程很繁瑣,報銷流程也長,對我們這樣的大病患者來說,很辛苦。
林昭德(吉林省退休人員):我跟老伴和親家兩口子輪著來北京看孩子,生一次病,心疼大于病痛——因為異地看病沒法報銷。
主持人:異地就醫報銷難是醫保領域長期存在的頑疾。到底是什么把醫保困在原地?
董小紅(新華社四川分社記者):我國醫保實行屬地管理,由于各省經濟發展水平不同,醫保政策也不一樣,報銷范圍和報銷比例存在較大差異,收費水平、診療項目等也都不同。各省醫保基金有限,尤其是經濟發展水平差距較大的兩地之間,醫保籌資水平差異較大,利益難以平衡,因此,醫保異地對接阻力也就很大。例如,在較發達地區,醫保待遇水平高,外來人口如果全部在當地報銷,可能會導致原參保地醫保基金難以承受。
在技術層面上,目前各省之間還未實現醫保信息的互通互聯,大部分省還沒有建立省級醫保異地就醫結算中心,各地之間醫保信息沒有聯網。因此,沒法實現實時報銷。
主持人:在人口流動日益頻繁背景下,怎樣讓百姓更好地享受基本醫療服務,讓異地就醫群體免于經費墊付和往返奔波?
張德明(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雅安市人民醫院副院長):在解決異地醫保報銷難問題上,要打破不同地域、不同醫院之間的“信息孤島”,可以施行區域性醫保聯盟試點,打通臨近區域之間異地醫保的梗阻,再向全國鋪開。
胡梅英(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兒童醫院護理部副主任):確實,各地醫保覆蓋范圍、報銷程度差異很大,結算系統不一致,加強制度的統籌、規范、統一,是實現異地醫保的必要前提。要實現醫保異地報銷,需要破除部門利益和條塊分割,推進制度整合,運用信息化、大數據手段,加快建立完善統一的國家級平臺。
主持人:還有一種現象值得關注。患者越是大病,越要到上一級醫院就診,可越往上,報銷比例越低,這種“倒匹配”的局面是否說明醫保制度不盡合理?
賈愛芹(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省臨汾市第四人民醫院院長):說得沒錯,我也認為確有不合理的地方。醫保政策有一個方向應調整,因為小病不會致貧,大病基層處理不了只能向上轉診。實際上,越往上級醫院就診,患者花費越多,但報銷的比例反而越低。醫保報銷不能搞一刀切,應該按各級實際診治能力,按照患者實際需求來科學制定報銷比例。
高皓亮(新華社江西分社記者):新農合也面臨著這樣的局面。為引導群眾合理就醫,新農合報銷標準為越到基層醫療機構,報銷比例越高,而省級、外地醫院比例最低。目的是為了將小病患者留在基層醫療機構。各地鄉鎮衛生院名義報銷比往往可達90%以上,縣級醫院名義報銷比可達80%,地市級醫院可達70%,省級醫院可達60%。但對于各類大病患者家庭來說,基層醫療機構不具備救治條件,需要選擇省市大醫院。因此對于罹患重大疾病的患者,越往上走,花錢越多報銷比例越低。我認為這是有改進空間的。
主持人:國外看病報銷比例高,相當一部分是商業補充險,我國是否也應進一步健全這一機制,以減輕百姓看病負擔?
賈愛芹:應該!基本醫保不能全管,應定位在保基本。我國有13億人口,基本醫保資金有限,如果所有的病都納入基本醫保范圍來補償不現實。基本醫保之外應增多保障渠道,比如商業醫保,國家應倡導、鼓勵參保患者同時參與商業保險,特別是大病保險。
劉翔霄(新華社山西分社記者):雖然對基本醫保之外參加商業保險的數據沒有做過統計,但我在采訪中明顯感覺到,這個群體是龐大的。基本醫保的覆蓋面和報銷比例不可能滿足每個人的需求,商業保險作為有益補充是個正確的選擇。
武俠(山西長城人壽保險公司工作人員):近幾年,健康保險成為銷售最好的險種之一,中國百姓對商業醫保有需求。一些地方由政府出資補貼,鼓勵參合農民購買商業保險,這種模式也很受保險公司歡迎。
整理:董小紅 高皓亮 劉翔霄 主持人:蘇婭
編輯:趙彥
關鍵詞:十大民生熱點 十三五 治理霧霾 治理擁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