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評論 評論
讀出《政府工作報告》數字背后的政策走向
今年以來,國內外經濟形勢錯綜復雜,國際油價、大宗商品價格連續下行,開年的中國股市、匯市、房市波瀾起伏,更有國際社會將新年的經濟頹勢歸咎于中國經濟的不斷下行。在這一形勢下,如何判斷中國經濟走勢,每年中國“兩會”期間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如何確定全年經濟增長目標以及相關重要經濟指標,直接成為判斷中國經濟未來走向和政策走向的“風向標”。
3月5日上午,李克強總理在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開幕上代表國務院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持續兩個小時近兩萬字長文,報告主題就緊扣“中國經濟發展”,講增長,談結構,說動能。無論是闡述“十三五”時期主要目標任務和重大舉措,還是部署今年這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和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的政府工作任務,“穩增長、調結構、促動力”成為經濟新常態下促進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核心詞匯。
最引人矚目、也是媒體最關切的2016年中國經濟增長目標設定為6.5%—7%。這是一個區間增長目標,多年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還是第一次,既出乎預料又在情理之中。
“區間增長目標”——“看點”中的“亮點”
今年是中國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今年“兩會”要審議通過國務院編制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因此,在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要拿出相當的篇幅闡述未來五年實施這份指導性規劃的目標、任務和舉措。但各界更加關注的是當前中國經濟面臨持續下行壓力下中國政府究竟如何確定這一年的經濟增長,這直接關系到全年經濟走勢,也反映中國政府對自身經濟運行和未來發展的評估。
編輯:秦云
關鍵詞:政府工作報告 數字 政策 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