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評論 評論
積極財政政策還是要多減稅
要真正用好積極財政政策,應取向于消極主動,即通過減稅清費和調整財政支出結構等政策,支持供給側結構改革,激活經濟內生增長活力。其一,當前國內私人部門的實際稅負要遠高于利用IMF等狹義指標計算的名義稅負,切實有效地通過全面稅改,降低私人部門稅負,將有助于提高國內投資的邊際收益率。同時,使更多的資源留存在創造價值的部門,可激活經濟金融系統的內生性信用創造能力和空間。
其二,規范稅前抵扣標準,切實清理整頓不合理增加私人部門稅基的政策,真正降低企業的稅負。其實,私人部門的稅負,不僅體現在稅率和稅制結構上,更體現在稅基的規范上,現有稅制在計算稅基過程中,很多私人部門必要的成本和費用支出,未能全部獲得稅前抵扣,這是近年來營改增等稅制改革,名義上降低了私人部門稅負,但實際卻因為稅基計算問題而未能真實降低、甚至還增加了私人部門稅負。因此,加快稅制由間接稅為主向直接稅為主的轉型,清理整頓稅基標準,將切實有效減輕企業稅負,激活企業活力,助力供給側改革。
其三,加快推進以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稅改革。目前的個稅無法反映通脹情況,也無法反映個人的實際負擔,通過改革實行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稅改革,減輕個人的稅負,將可激活人力資本的內生活力,助力供給側改革。
其四,優化財政預算支出結構,壓縮不必要的行政費用,推動簡政放權、減員增效的行政體系改革,增加財政專項支出費用的比重,如創新創業支持基金等有助于供給側改革的轉向支出等。
因此,當前的積極財政政策,應避免倚重財政主動負債投資模式,而應落在減稅清費和調整財政預算支出結構等消極主動方面,借此激活經濟內生活力,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作者系財經專欄作家、資深金融從業者)
編輯:秦云
關鍵詞:財政赤字 財政政策 負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