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醫護人員淪為醫改阻力,怎么破?
7日,鐘南山接受“政事兒”采訪時表示,“原來說醫改進入了深水區,我覺得現在已經不是深水區,而是溺水區。醫護人員本來應該是醫改的主力軍,現在卻成為阻力軍”。導致上述問題以及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的根本原因,就是公立醫院的定位問題沒有解決。這是醫改的上游問題,“只有解決了上游問題,下游問題才能解決”。(3月7日 《新京報》)
假如用一個關鍵詞形容當前的醫療生態,那就是不滿意。看病難、看病貴,患者不滿意;職業美譽度差、暴力襲醫不斷,醫護人員不滿意;醫療系統效率低下、不能滿足社會需求,政府不滿意。因此,進一步進行醫改是全社會的共識。但怎么改,沿著什么方向改,卻爭議極大、阻力重重。患者的期盼是減輕就醫負擔、提高就醫效率,醫護人員的訴求則是增加安全性、減少工作負擔。如此情況下,造成誰都對現狀不滿,可誰又是對方眼中的醫改“梗塞”。相互掣肘,醫改陷于停滯。
可見,醫護人員淪為醫改的阻力軍,并不值得意外。一方面,部分醫護人員在以藥養醫、亂開“大處方”中不當得利,不愿回到貧苦的過去。另一方面,在醫患矛盾日益加劇的今天,醫護人員又期冀通過醫改,增加自己的安全系數和職業美譽度。因此,醫護人員雖然對醫改雙手贊成。但醫改條款中,一旦出現不利于自己的條款,醫護人員就站出來,拼命制造阻力。
同樣,公眾也是醫改的阻力。恢復醫院的公益性,增加醫護人員的工資,應是改革的方向,也是國際慣例。但醫改中一旦出現增加醫護人員待遇的條款,立即招來社會的層層阻力。比如,“先把以藥養醫消滅干凈,再漲工資”“醫護人員的待遇已經夠高了,為何還要漲”等質疑的聲音不絕于耳。這也造成這些年關于醫改文件出臺了不少,可真正落實的寥寥無幾,改革處于懸停狀態。
在物質社會,人都有逐利的本性,都希望避重就輕。因此,對不符合自己預期的醫改條款提出異議,再正常不過。但醫改停滯不前,社會各方都不會滿意,相互成為受害者,最終沒有贏家。那么,醫改懸停的困局該怎么破呢?筆者認為,重中之重是通過溝通找到最大公約數。目前社會不缺乏醫改沖動。但醫護人員和患者都各說各話,各自演繹自己的“醫改藍圖”。而缺乏必要的觀點爭鳴和相互溝通。試想,醫患之間都不給對方說話的權力,醫改能破題么?
要找到醫改最大公約數,更需政府擔當。事實上,政府才是醫改的主要推動力量。而目前的醫改困局,醫患雙方的不理性、互不相讓,當然是重要原因。但相關主管部門的角色缺位,拿不出兼顧雙方利益的改革藍圖,也是重要因素。因此,破除醫改阻力,更需政府擔當。相關部門唯有善于在分歧中找到利益契合點,進而提出綜合性的解決方案,才能讓各方滿意,醫改才能從藍圖照進現實!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醫改阻力 看病難 看病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