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人物2016 人物2016
全國政協委員袁亞非:民企走出去可更重無形資產
“把未來的東西買過來”
新京報:三胞最初走出去的想法是什么?到目前都做了哪些事?
袁亞非:五年前就有想過。因為我八年前在中國做過養老機構,七八年都沒做好,當時這個企業是向Natali(以色列最大的養老企業)學的商業模式。后來我干脆把它師傅Natali給買了,就用它的方法和系統,結果去年一年養老人數增加了八倍。這很現實。
近年來世界經濟持續低迷,國際市場資產價格較低,正是中國企業通過資本的力量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歷史機遇期。三胞集團從2014年開始正式啟動“走出去”的發展戰略,先后并購了美國Brookstone(博斯通)、以色列最大的養老服務公司Natali(納塔力)、擁有167年歷史的英國第三大百貨連鎖House of Fraser(福來德),打下了國際化布局的基礎。
三胞的走出去有我們的邏輯,我們會引進海外先進的東西對我們國內的產業進行轉型升級,用現在一句流行的話來說,就是“Future defines future”,用未來定義未來。世界上最好的東西就是我們未來的方向,那我們就把未來的東西買過來,然后用來建立自己的未來,所以我們的前景是很好的。
新京報:到現在總共花了多少錢?投資回報能立竿見影嗎?
袁亞非:三四年的時間,我們用大概50億美元去把國外好的東西拿到中國。我們回來以后在中國市場,就用中國人來做中國人的事,同時學習外國人好的東西。
還有另外一個好處,就是使得中國制造能夠雙邊交流,有很多的產品可以通過這個渠道賣到國外去。我們中國現在很多的制造產能過剩,其實有很多的產品質量并不差,也可以賣出去。
美國之所以領先,一個是靠軍事力量,一個是美元,還有一個就是它的五百強企業,在輸出企業的同時輸出了文化,包括美國的價值觀。現在(通過收購)我們中國有了外國的渠道,比如,Brookstone里就有一個專區是專門賣中國產品的,很多絲綢產品賣得不錯。
新京報:你覺得哪些企業實施得好,值得學習?
袁亞非:個人認為,華為的走出去比較成功。華為不僅是產品走出去,而且也提供方案和服務,他們通過自己的技術優勢,而不是價格優勢,也樹立了國際品牌,改變了過去中國制造低端、廉價的負面印象,真正把中國產品和服務的品牌打出去了。
另外,我覺得吉利收購沃爾沃、聯想收購IBM的PC業務,也是比較成功的走出去案例。在2010年吉利集團收購了沃爾沃汽車之后,“吉利”汽車2011年和2012年的出口銷量同比分別增長了93%和157%。從2004年到2014年,聯想的年銷售額從30億美元增長到463億美元,全球PC市場份額從不足2.4%增長到18.8%,也大大提升了中國在PC行業的地位。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全國政協委員 袁亞非 民企 無形資產 民營企業 供給側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