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評論 評論
打通城鄉未必從退休官員開始
如此詩意的鄉村圖景,隨著工業化進程被戛然斬斷。雖然沒有了公開以取士為目的的科舉考試,但“知識改變命運”的現實,依然通過高考途徑召喚著鄉村的文化精英,加上改革開放以來迅猛推進的工業化進程,更是進一步把大多數鄉村青年卷入工業化大潮,農村的“人去村空”,成了幾千年來從未出現過的鄉村景象。而且與以往往返循環的機制不同,工業化、城鎮化的力量如此之大,以至于鄉村人才大多以“一去不還”的方式離開鄉村,不僅帶走了鄉村的人才,也隨之帶走了鄉村的活力。
在這樣的背景下,鼓勵退休官員返回鄉村,成為新一代鄉紳,以此重建鄉賢文化,看起來確實是個不錯的主意。
但城鎮化是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趨勢,在某種意義上,鄉村的衰敗、萎縮,已是必然趨勢。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有退休官員愿意回鄉,究竟在多大程度上還能真正介入鄉村生活,進而在鄉村建設中以“新鄉紳”的身份發揮作用,其實很值得懷疑。況且在當下嚴格的城鄉二元的土地制度下,退休官員即便是回到家鄉,也將陷入“無立錐之地”的窘境。而若如錢念孫代表所建議的“國土資源部門能否給出相關政策,將返鄉者的住宅納入美麗鄉村建設整體布局”,則等于在現有土地制度上撕開一個口子,讓回鄉官員退休之后又享受一次土地特權,將制造新的不公和矛盾。
其實,目前中國農村最需要的與其說是鄉賢文化,不如說是打通城鄉之間的壁壘。以往論及城鄉壁壘,往往單指鄉村人口進入城市的壁壘,但目前更需要打破的,是城鄉雙向交流的壁壘。隨著城市生活的日益擁擠、嘈雜、污染,已經有部分城里人開始產生返回鄉間生活的需求。而如果這些需求能夠得到滿足,則隨著人口向鄉村的倒流,將是資金、觀念、文化、秩序等一系列公共資源的回流,這樣的回流給鄉村帶來的滋養和改變,可能比少數退休官員帶來的更多、更大、更有效。
當然,城鄉之間的最大壁壘仍然是土地制度。農民進城,不能將村里的宅基地變現,作為在城里安家的“第一桶金”,城里人下鄉,又得不到一寸合法、安全的土地建設鄉村家園。
不以照顧回鄉官員為目的,而是全面改革土地制度,是打通城鄉壁壘,讓城市更好反哺鄉村的需要,也是中國下一步改革必須解決的最大難題。(張天蔚)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打通城鄉 退休官員 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