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无码色播在线观看,亚洲成av人无码不卡影片一,澳洲精品不打码在线观看

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獨一無二的海外中國菜

2016年03月21日 10:32 | 作者:常江 | 來源:新京報
分享到: 

其實海外中國人的生活,在某種程度上就如同那種種被“改造”過的中國菜一樣,既有頗多苦惱和無奈之處,最終卻也能形成一套自洽的體系,怡然自得地存在于特定的空間之中,這就是文化“轉譯”的威力和魅力。

對于旅居海外的中國人來說,沒有什么比吃上一道口味正宗的中國菜更能慰藉思鄉之苦。但過去十年里我先后在丹麥、美國、瑞士三個歐美國家居住生活的經驗告訴我,現實總是比想象更加殘酷。

中國菜名揚全球,中國餐館亦遍布世界各地,但正如“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一樣,中國菜“旅行”到了各個地方后,總會半推半就地蒙上個“當地特色”的面紗,讓渴望以饕餮來緩解文化陌生感的中國人如隔靴搔癢。例如美國中餐名菜“左宗棠雞”(General Tso's Chicken)本誕生于臺灣,號稱湘菜,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走紅美國,成為美國中餐的代表。

但2003年時,英國BBC的一位主持人曾耗時半年在中國湖南搜集餐館菜單,竟赫然發現湖南本地人根本未聽說過這道菜,餐館自然也不做這道菜,于是左宗棠雞便成為了一道美國“土生土長”的中國菜。至于歐洲的中國菜,不但味道不如美國,而且在形式上也更為西方化,雖然“飯菜分開”的原則依然保留著,但幾乎每一道菜都會被佐以胡蘿卜、西蘭花、土豆等“輔料”,以適應歐洲人每餐只吃一道主菜卻要追求營養平衡的需求,在實用性原則的支配下,廚師們似乎也難以顧及食材與食材之間的匹配度問題。

不過,外國中餐對我來說最大的問題,恐怕還不是味道的失準,而是食材的匱乏。由于中國人幾乎把所有理論上能吃的東西都納入了其博大精深的烹飪藝術,故中餐選用的很多食材在西方世界不但十分罕見,而且有時還頗有禁忌。如各種肉類的烹煮,莫不以無骨、小塊為主要標準,于是雞胸肉幾乎成為所有雞肉類菜式的唯一食材;魚類也一概以刺少肉彈的海魚為主,這無疑令食慣淡水魚的中國人十分不爽,我曾在南美洲荷屬海島阿魯巴吃到過用帶魚做成的水煮魚,那種既滑且腥的口感令我終生難忘。當然,很多在中國人看來極好的東西,如蓮藕、豬腳、牛百葉等,在外國的中餐館是絕難吃到的。還記得在美國讀書時,住處附近有一家蔬果超市,平均每周進蓮藕兩根,每一次都被我固定買走。回國之后,依然住在那里的外國朋友對我說,我離開后該超市再未賣過蓮藕,因為沒人去買。

其實海外中國人的生活,在某種程度上就如同那種種被“改造”過的中國菜一樣,既有頗多苦惱和無奈之處,最終卻也能形成一套自洽的體系,怡然自得地存在于特定的空間之中。這就是文化“轉譯”的威力和魅力:它同時從多個源頭汲取養分,再調和適宜的食材、佐料、氣候和手法,最終創造了全新的文化出來。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會發生很多的摩擦和糾葛,但若來自不同文化的人和事均能意識到這種交融的不可避免及其給這個世界帶來的新鮮感,并愿意以一顆寬厚的心去包容那些可能令自己不爽的差異,也許我們的世界里還會更多一些讓人難忘的美食吧。

□常江(文化學者)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海外中國菜 海外生活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