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王娜娜事件“罰酒三杯”了事?
河南“王娜娜被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聯合調查組19日公布調查結果,王娜娜被冒名頂替上大學一事屬實,9名相關責任人受到處分,假“王娜娜”(原名張瑩瑩)學籍、學歷信息已被河南省教育廳按規定注銷,畢業證書被宣布無效,假“王娜娜”被河南省商水縣教育體育局解聘。(3月20日《新京報》)
有調查無真相,有處分無誠意。面對這樣的“徹查”結果,用“罰酒三杯”來形容再合適不過了,這也是公眾最擔心的事情。如果一度“驚動”聯合國的王娜娜事件以這種方式收場,教育公平和權力公信力將備受拷問。
盡管涉事高校、公安機關、王娜娜高中的9名負責人受到了處分,但“警告”或“記過”究竟是否恰當其實很難判斷,因為調查結果并沒說清楚事件最核心的問題——王娜娜究竟是這么被頂替的。真相不完全,則處分無意義。
耐人尋味的是,調查結果還強調了兩點:一是王娜娜不能申請銀行貸款的情況“不屬實”,二是王娜娜要求張瑩瑩賠禮道歉、注銷學籍、賠償30萬的情況“屬實”。言外之意,為維權,王娜娜曾說過謊或夸大其詞。王娜娜不得不通過媒體進行解釋。
目前看,所有人中,真假王娜娜是為此事付出最大代價的人。即使王娜娜獲得賠償或重讀大學,13年的青春也永遠無法挽回;張瑩瑩丟了學籍、學歷和工作,并因此流產,還要承擔各方面的壓力。兩個年輕女孩的人生毀了,并殃及兩個家庭,這就是所謂的“公平”嗎?
當初,曝光此事的記者曾反復糾結,擔心事件會給洛陽、周口兩邊的家庭帶來“后遺癥”。現實似乎印證了這種擔心:一邊是最無辜的王娜娜,一邊是咎由自取的張瑩瑩,而那些聯手制造悲劇的權力者卻僅僅被警告或記過,現實很殘酷,很荒誕。9名責任人都被處分了,說清真相有這么難嗎?
王娜娜事件只是那個權力任性、恥感淪喪年代招考亂象的一個縮影,你不知道下面的“冰山”有多大。今天追究此事,與其說是呵護教育公平,不如將其視為教育的自我救贖。令人遺憾的是,有人至今不敢直面真相,談何反思?(陳廣江)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河南王娜娜事件 調查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