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畫里有話 畫里有話
八寶山遺體整容師:為天津事故遺體整容300小時(圖)
3月23日,北京市八寶山殯儀館遺體整容專業(yè)團隊。本版攝影/新京報記者 盧淑嬋
【講述人】 整容師張洋 楊薇薇
為天津事故遺體整容300小時
張洋是八寶山遺體整容班的整容師,在去年天津爆炸事故發(fā)生后,響應(yīng)領(lǐng)導(dǎo)號召,張洋主動請纓參加了事故的遺體善后處置工作。據(jù)張洋介紹,整容師們?yōu)樘旖虮ㄊ鹿实倪z體善后處置工作了300多個小時。
“一般的遺體整容集中在面部,涂涂腮紅、梳理一下頭發(fā),身上就是穿好衣服,整理好被褥。”張洋說,天津事故后的遺體都是被火燒焦的遺體,需要全身塑形。
“燒傷死亡的,有些全身的肌肉出現(xiàn)痙攣,我們需要先把四肢復(fù)位,這樣便于整容完成后給他們穿好衣服。”張洋說,體位恢復(fù)后先給死者適當(dāng)?shù)厍鍧嵣眢w。對于全身已成焦炭狀的遺體,只能盡量清潔,并把多余的組織去除,讓身體恢復(fù)成完整狀態(tài)。
不光是對燒焦的遺體,對于交通事故、高空墜落死亡的這些非正常死亡遺體,整容也很費時,一般整容30分鐘左右能完成,而非正常遺體的整容,有的要耗費一天時間。張洋說,一些高空墜亡的遺體,有的頭骨已完全粉碎了,但皮膚還很完好。這時,需要把粉碎的頭骨一塊塊拼接好,框架搭好后再縫合皮膚。
張洋說,遺體整容不可能100%還原死者的容貌。有一次,他給一個死者把胡子刮干凈,衣服收拾整齊,頭發(fā)也梳好了,但家屬就說不像。“家屬說我們這人就是邋遢。最后我們也要按家屬要求來,把頭發(fā)衣服都弄亂。”
“干我們這行,每天和遺體打交道,最大的滿足感就是把遺體化妝好,好好地送走,讓家屬滿意。”張洋說,家屬對我們的化妝發(fā)自內(nèi)心的滿意,能看出來,“有一次我整容完,家屬握著我的手,說‘他還沒走,他只是睡著了’。我心里特滿足。”
從雙胞胎女孩體悟“陰陽兩隔”
工作沒幾年的楊薇薇是八寶山殯儀館女子整容班班長,正經(jīng)科班出身的她畢業(yè)于北京社會管理學(xué)院殯儀系。2010年來八寶山工作時,年僅21歲。回想第一次接觸遺體的情景,她說,雖然在學(xué)校已有所準(zhǔn)備,但還是有點害怕,不知從何下手。
“殯葬工人跟普通人一樣,對遺體和死亡也有著一樣的感性。”楊薇薇講述了一次她被感動的經(jīng)歷,有次給一個去世的老人整容,子女不愿母親來送別,于是老人的妻子就給老伴整理好衣物,還在遺體中夾了封信,告訴殯葬工人該怎么給老伴穿衣服,先穿哪件,最后還說“愿老伴穿得舒服、蓋得暖和。”老兩口的感情深深觸動了她。
對于楊薇薇來說,記憶深刻的總是那些年輕或年幼就不幸離世的人們。她剛到八寶山工作時,給一起交通事故中死亡的4歲小姑娘整容。小姑娘脖子傷口很大,臉上沒有太大的傷。
整容完后,她在八寶山的告別廳里看到和小姑娘長得一模一樣的姐姐,這才知道原來這是一對雙胞胎。“活著的小女孩還不懂得什么是死亡,死去的小女孩也許也不太明白吧。但她們已陰陽相隔了。”楊薇薇說。
才27歲的她說,目睹許多親人間的生離死別,尤其是有的人來到這世界上短短幾年就離開,她總是反思年輕的自己,要珍惜生活,珍惜身邊的親人。
我們這行有個說法,叫“黃泉路上無老幼”,不管死者生前是誰,做過什么,到這里來都會認(rèn)真對待。——八寶山殯儀館火化室副主任魏童
新京報記者 吳為
編輯:王瀝慷
關(guān)鍵詞:八寶山 遺體整容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