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桃花源”和“睡蓮池塘”,何處是中國藏家心中的烏托邦?
前不久,保利香港和香港蘇富比都在近現代版塊有刷新藝術家個人成交記錄的捷報傳來,隨即佳士得展出估價2.1億元的莫奈《睡蓮》的消息也接踵而至。但也有“好事之人”將這幾幅作品拿來比對。在中國藏家大手筆購入西方藝術品的今天,這些藝術品的未來會怎樣?中國市場,今后又是否會重蹈日本印象派覆轍?這一切都還是未知。
到底何方,才是中國收藏家心中的烏托邦呢?
張大千《桃源圖》,以2.7億港元成交于2016香港蘇富比春拍,買家為劉益謙
佳士得在2016年亞洲區成立30周年之際,推出克勞德·莫奈的作品《睡蓮池塘》,估價為2.1億人民幣
李蘇橋(藏家):
2億的莫奈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了,也不算貴的莫奈,2000年以前就有中國人買莫奈了。莫奈無疑是印象派最重要的人物,在那個年代非美學專業出身的所接收到的唯一的藝術就是印象派,這種教育甚至超過了傳統書畫對人的“洗腦”。但如果完全抱著投資的目的,用重金砸印象派,那么未來則是不樂觀的——就算你用重金砸中國藝術,也一樣充滿風險。日本的確當年花了大手筆購入印象派,雖然現在看起來還是“砸在手里”,但實際上印象派在日本市場所占的總體份額很低,印象派在日本不活躍不代表世界市場印象派交易的不活躍。
最后,“烏托邦”就是精神家園,世界上有幾個人能花2億建精神家園呢?1000個人里面可能有100個人會建精神家園,這100個人里,可能有10個才會用《桃源圖》或《睡蓮池塘》建精神家園,我們剩下的13億人關心這10個人的精神家園就沒必要了。
伍勁(資深藝術市場專家):
我昨天剛看完一本名為《名利場》的書,講的是1850年以來全球的藝術品市場,其中一個章節就講80年代末的印象派市場主要是由日本人來推動的。這個情形和中國藏家收藏莫奈、梵高、畢加索的潮流有相似之處。但中國藏家是否了解日本人在這件事上犯下的過錯呢?我覺得中國藏家似乎沒有在這件事上認真做過功課。我在書上獲知,很多高價作品后來又折價回到了歐洲市場,剩下的二三流的作品更是充斥日本的各種私人收藏或美術館收藏。而現在這些作品的價格還是沒有回到當時的位置,所以追趕印象派的時髦是非常不理智的。這本書最后一章寫道:中國的當代藝術在西方人看來,更多是關于意識形態的部分,但實際上可能有另外樣式的中國藝術的存在。所以也提醒來自西方的購買者,要有心理準備。
李戰豪(收藏家):
關于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具體分析一下:1990年5月15日紐約佳士得,梵高1890年創作的《嘉舍醫生》拍出8250萬美金;1998年11月19日紐約佳士得,梵高1889年創作的《沒有胡須的自畫像》拍出7150萬美金。這十年間梵高的肖像精品市場的成交不漲反跌,其事實表明印象派和后期印象派在西方藝術市場已經是瓶頸,市場表現乏力!受西方文化影響相對完善的莫斯科和東京,成為印象派和后期印象派大師作品的主要買進地區。進入21世紀,莫斯科和東京經濟疲軟,促使中國成為西方大拍賣行和畫廊關照的最有潛力的地區,中國的財主們也及時的給予了回應——投桃報李!這次佳士得攜帶莫奈作品《睡蓮》來到中國,預示了印象派與后期印象派作品在中國的市場復蘇,莫奈作為印象派顯赫的大家,其單品價格相對便宜,作品可以起到預熱市場的作用。中國人買西方藝術品這股流變,已是不爭的事實,所望之處部分大財主已開始了這方面的計劃。但由于中國傳統文化根植深厚,那些真正有抱負的大藏家還是會扎根東方文化這一脈絡,進行藝術史的梳理和收藏。擺在我們面前的,是要努力消化掉傳統藝術的精華和近代第一次中西藝術結合的果實,以及二次大戰后西方現當代藝術先進的藝術成果。作為收藏家,先把功課做好了,買西方和買東方自然心有領會。或者先把子彈打出去幾發,感受一下準星,打不準就回家好好把槍法練好。本土收藏家還是要有本土抱負才行,中國性恰恰是抱負的核心!因為這片土地能夠醞釀出足夠牛的東西!對于西方的優秀藝術,不反對收藏,但也不能一味地從收,還要學習和思辨,要讓我們的原創也能立于世界的舞臺,這才是我們應有的對于世界美術史的貢獻!今后的中國性一定是以世界藝術大潮為背景的中國特質,這一點未來會得到有力的證實。日本的那次大規模印象派作品的購買野心現在看來又可憐又絕望,他們想脫亞入歐,結果還是深陷泥潭。中國這一次抱印象派大腿,我看不到任何野心,都是錢的安全性和無知炫富的表現。這應該會很快過去。
編輯:陳佳
關鍵詞:“桃花源”“睡蓮池塘”何處是中國藏家 心中的烏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