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秀·風采秀·風采
李繼延:打造高職院校的“加州理工學院”
不求大而全,只求精而專
與各地動輒萬人大校不同,經過10多年的發展,勞職院至今仍保持著3000多人的發展規模。對此,學經濟管理出身的李繼延有自己的想法:“學校的規模要適度,要有理性,要科學統籌配置各項資源,不求‘大而全’,要求‘精而專’,正如經濟學中的邊際收益理論所揭示的規律,組織的規模并非越大越好。”
李繼延舉了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例子,“這所學校僅有不到400名教職員和2000多名學生,卻有34人35次獲得諾貝爾獎,在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副刊》2011—2012年世界大學排行榜中名列榜首,超越了哈佛大學。所以,高職院校只有扎扎實實地鑄造自身品牌,兢兢業業地培育社會精英,才能有好的出路,才會有大的發展。”
為著這個心愿,20多年來,李繼延扎根勞職院,哪兒也沒去,“有一句話叫‘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我父母是老師,我從小就立志當老師,做自己喜歡的工作,是最幸福的事情。”
在勞職院,大家對李繼延的一致評價是,很有戰略思想。對此,李繼延認為,校長的權威并非來自于官職的大小,而是對事業的責任感和人格魅力。“校長要站得更高,看得更遠,要有前瞻性,這些年我們在重大戰略決策上,沒有走過彎路,如此才贏得大家的信賴;第二,要以身作則,高校是知識分子聚集的地方,大家信服的還是你的專業水平和業務能力。”
這些年,李繼延沒有離開過教學第一線,至今他還在多所全國著名高校擔任EMBA班戰略管理課程的講座教授,“始終保持對專業領域的興奮,才能經常獲得新鮮的東西,辦學才更有動力。”李繼延說。
職業教育的春天已經來臨
近些年,伴隨著就業歧視、尊重程度和上升空間的限制,中國職業教育一直處于尷尬境地。貫通培養模式在職業院校的推進,讓李繼延看到了更多希望,“其最大的好處是打通了學生的升學渠道。基礎教育階段2年,我們引入北京市十一學校的優質教育資源,讓學生接受優質高中教育。高職教育階段3年,利用勞職院的優質職業教育資源,讓學生接受優質職業教育;本科教育階段2年,讓學生在北京工業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首都醫科大學等國內知名大學接受本科培養,使學生接受國內一流大學或優秀應用型大學教育。”此消息一出,咨詢招生的電話明顯增多。
作為職業院校的校長,李繼延也面臨著諸多無奈,最大的挑戰就是生源減少。在李繼延看來,一方面是受人口減少影響,另一方面是資源配置錯位。“其實市場對職業院校學生需求量極大,用人單位非常歡迎,我們的學生大多都是訂單式培養、提前預訂,供不應求。我覺得目前教育發展存在一種資源錯配的現象,需要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應該更多聽市場的聲音,也就是說,應該由市場來配置資源。本來職業院校的學生招生就比較困難,再減少它的招生計劃,都支持到普通高校,職業院校肯定會竭澤而漁。”
盡管前路漫漫,但李繼延心中一直有一個“職教的春天”:“我覺得職業教育的春天已經來臨。宏觀上,無論從國家層面還是相關部委都出臺了很多促進職業教育發展的政策。中觀層面,中國的經濟正在面臨轉型升級,亟須先進制造業包括服務型人才;微觀上,職業學校很‘爭氣’。”上個月,勞職院曾接待了一個美國代表團,他們參觀完學校的課程設置、設備設施、教學理念后,感到非常震驚,認為美國的職教達不到這個水平。這給李繼延更大的信心:“我從來不認為職業教育前途是岌岌可危的,或者說前景暗淡,相反是非常光明的。”
在李繼延看來,目前,全國職業教育將正面臨一個“洗牌”期,今后不同地區應該有不同的職業教育政策,像北上廣深這樣的特大型一線城市,應該重點發展高等職業教育;而像青海、甘肅等西部地區,應該更多地發展中等職業教育。同時要進行結構調整,符合城市功能定位,比如北京職業教育就要圍繞其“四個中心”的功能定位其人才培養。
“不是職業教育沒有前景,而是要耐下心來研究如何讓人才培養適應所在地區發展需要,如此才有發展空間,而且大有空間。”李繼延說。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李繼延 高職院校 加州理工學院 工匠精神 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