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眾說 眾說
官員微信圈,承載著怎樣的寄望
新媒體時代,微信已成為主流的社交工具和信息獲取平臺之一。和許多老百姓喜歡在微信朋友圈里分享各類信息相比,官員、基層公務員的朋友圈顯得很“單一”,除了工作,他們的朋友圈里大多是轉載類文字、圖片,甚少表露個人觀點、情感。而且,官員的職級和微信的活躍度、微友數量成反比,職級越高,微友數量越少,發的朋友圈內容數量也越少。(6月13日《華商報》)
官員的微信朋友圈,之前一直是甚少被提及的話題。此番,借由媒體的系統梳理,公眾方才發現其中的特別之處!多轉發,少原創;多官樣措辭,少個性發聲;職級越高,活躍度越低……凡此種種,都是被歸納出的,官員微信朋友圈的典型特征。那么,這些“特征”由何而生?會產生何種影響?而對于公職人員在私人社交平臺上的表現,我們又當以何種標準來評判?
應當明確的是,微信朋友圈,本質乃是一個閉合化的私人社交圈。這種屬性決定了,官員如何看待和使用這一平臺,純屬個人事務,外人無權置喙。在公共職務之外,官員們也擁有屬于自己的時間和空間,這是必須被尊重的事實。從這個角度來說,公眾固然可對官員“微信朋友圈言行”進行觀察與評價,卻似乎并沒有立場提出更多具體的要求。
其實,官員在微信朋友圈的表現,也是現有官場文化的直接映射。在現實中,官員群體普遍就傾向于謹言慎行,往往恪守著一種職業化的審慎。這種“謹慎”,轉移到網絡輿論場,只會被進一步強化。所以如此,乃是因為在充斥著起哄、誤解和過度解讀的社交平臺之內,官員們“自我保護的本能”注定會變得更敏感和強烈。在“多說多錯、少做少錯”的固有認知中,官員始終缺乏在微信朋友圈里充分表現的動力。
真正需要厘清的是,當我們關注官員在微信朋友圈里的所作所為,我們到底是在關心些什么?是想獲得鮮活的、有用的一手公共信息,還是單純想看到他們展現開明、親和的處世姿態?現在的問題在于,公職人員在面對熟人圈子時所呈現出的下意識的警惕,正被公眾解讀為是一種消極的情感壓抑和自我封閉。而在理想狀態下,人們本期望,公職人員能夠和常人一樣,在私人空間里能夠盡量真誠些、從容些才好。
針對官員在微信朋友圈的表現,公眾當然無法要求更多。但是,在官員職業正常化的大趨勢下,我們還是期待著,公職人員在網絡社交平臺上也能“正常化”。做更真實的自己,說到底也是實現職業去魅的重要一環。當然了,這也要從另一方面有賴于公眾以更為包容和開放的心態,理性看待官員們在網絡平臺上的言行舉止。(然 玉)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官員微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