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聚合專題聚合
聚焦“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提高扶貧實效”
委員建議盡快補齊大病保險的“短板”
經常到基層考察的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安貞醫院心臟外科主任劉迎龍在22日舉行全國政協十二屆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小組討論時說了這樣一句順口溜:“救護車一響,一年豬白養;住上一次院,三年活白干;十年努力奔小康,一場大病全泡湯。”
得病對于百姓貧困的影響有多大?據了解,2013年國家對貧困人口建檔立卡的結果顯示,當年全國8962萬貧困人口中,因病致貧的占到42%,居第一位。
讓百姓害怕的不是頭疼、感冒這樣的小病,而是兒童先心病、乳腺癌、終末期腎病、重型精神病等大病。
劉迎龍在今年1月成功治療了一位名叫賀冠宇的6歲先心病患兒。這個孩子3年前做過一次手術,但因病情復雜必須做第二期根治手術。“患兒第一次手術已經花費七八萬元,這次手術花費高達14萬元,高昂的費用讓孩子的父母感到絕望,他們整日以淚洗面。我們聯系了4家基金會才幫患兒湊夠了手術費。”劉迎龍表示。
事實上,國家早在2011年就將兒童先心病納入大病保險救助范圍。但是大病保險目前還難以有效保大病。劉迎龍介紹,目前大病保險對于兒童先心病的報銷費用定得過低,采取醫院包干形式,一般先心病手術報銷費用為18000~27000元,超過部分由醫院承擔,還要扣醫護人員的獎金,本來設計良好的政策,常常難以落實。而且,花費更多的、占比約40%的復雜性心臟畸形沒有列入大病保險救治范圍。
籌資水平偏低也制約大病保險的作用。今年4月,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寧夏回族自治區區委主委戴秀英專門到寧夏西海固(西吉、海原、固原地區)地區調研,這里的因病致貧現象觸目驚心。戴秀英帶領團隊在西吉縣走訪了200戶人家,發現在當地,大病保險存在諸多問題,比如,籌資能力和水平較低,保障能力較弱,大病保險基金是從基本醫保基金中劃轉,沒有獨立的籌資渠道,籌資水平受基本醫保籌資規模和水平的制約;比如,統籌層次不高,基金抗風險能力不強,目前大多數地方實行市(地)級統籌,只有個別地方實行省級統籌,削弱了保險基金抗風險和共濟能力,造成基金浪費;再比如,商業保險機構控費能力和專業水平不高。地方商業保險機構普遍不能與醫保部門、醫療機構在經辦業務相關數據方面實現信息共享,未建立與承辦大病保險相適應的專業醫學管理團隊,無法對醫療行為進行有效監管等。更讓戴秀英驚訝的是,很多村民根本不知道大病保險,更不用提享受報銷服務。
“西海固地區的農民大多靠天吃飯,本來就收入微薄,一旦出現重病號,幾乎成為赤貧,有些患者索性放棄治療,聽天由命。這是最讓人痛心的。”戴秀英表示。
為此,在討論中,他們都疾呼大病保險的短板亟須補齊。
“不去病根兒、難拔窮根兒。”劉迎龍表示,當前農民脫貧的關鍵是要減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的發生。
由于城鎮醫保和新農合報銷水平的差異,大病保險政策是避免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一道重要保障。戴秀英建議,建立完善大病保險籌資機制。應考慮適當提高個人繳費金額。個人繳費可提高到全國30~40元/年的平均水平。加大大病保險財政支持力度,對于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對于個人繳費部分,財政應該全部承擔。
劉迎龍則建議,允許和鼓勵地方在年度醫保基金籌集中單設大病保險繳費項目,提高大病保險籌資水平,從而擴大大病保險基金規模,確保基金可持續運行;考慮到目前參與大病保險的商業保險公司多處于虧損狀態,應建立政府和市場風險共擔的機制,以調動保險公司參與的積極性。“而對于兒童先心病這樣致貧的疾病,國家應逐步提高大病報銷水平。”
中國有句成語叫“貧病交加”,貧困和疾病往往相連。“為了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大病保險的短板亟須補齊。”戴秀英呼吁。(記者 李木元)
編輯:薛鑫
關鍵詞:精準扶貧 精準脫貧 扶貧 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