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城市看海”少了 “謠言造海”來了?
土黃色的泥漿水使得整個地鐵售票大廳成為一片汪洋;樓梯口處,泥水從四面八方灌入,像瀑布一般涌進下層地鐵站臺……6月22日上午,上海普降暴雨,有網友根據上述視頻中地鐵站內綠色的標識色,推斷這一幕發生在上海地鐵16號線的車站內,引起海量轉發。上海地鐵運營方經過快速核實,確定上述景象純屬子虛烏有;后經媒體證實,這是外地某車站發生過的一幕。(6月23日澎湃新聞網)
地鐵車站內澤國一片,視頻里看來的確很是“震撼”,但對被指名道姓的地鐵運營方而言,這可絕非小事。故而,所謂上海地鐵車站內的“水淹視頻”一經傳開,相關部門聞風而動、迅速核實,肯定在所難免。現在已然清楚,此乃網絡常見的張冠李戴、以訛傳訛。但事后也值反思,為什么類似“有圖無真相”的虛假消息,時時會被煞有其事地翻新移植,且讓眾多網民信以為真?
何謂“謠言”?關于互聯網信息管理的“公安部第33號令”第五條中有規定,捏造或者歪曲事實,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的,便屬于依法應予打擊的違法行為。那么,明明不是上海地鐵車站內的“水漫金山”,偏要故作驚人地稱是由于暴雨來襲而使“車站看海”,并且傳得沸沸揚揚,以致人心惶惶,這還不是歪曲事實、擾亂視聽的網絡謠言么?盡管報道并未披露,對此事件會否一查到底,而我以為,若是任憑這樣的“車站看海”隨意移植與擴散,其危害顯然不可小覷。
近些年來,由于受極端惡劣氣候的影響,在局部地區和一定范圍,暴雨過后排水不暢導致的“城市看海”,確鑿已不是鮮網罕聞。每每看到這類新聞,網絡之上、跟帖之中,很多人總會習慣成自然發出吐槽,看不見的城市下水管道,為何如此不堪一用?或是有意無意地聯想開來,“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排水管線,是不是隱藏了偷工減料、中飽私囊的腐敗勾當?不能說這些想法完全是杞人之憂,但也未必不存在煽風點火、操弄輿論,唯恐天下不亂的險惡之人。
“城市看海”畢竟少,“謠言造海”容易生。像上海地鐵車站內的“水淹視頻”,雖說一發就熱,但卻很快也會被戳穿謠言;倒是一些縮小范圍和影響的虛假傳聞,往往就不太能夠引人質疑,并被及時證偽了。比如,前不久,寧波北侖許多市民的微信朋友圈內,都讓一條某大型商場內漏水如注的視頻給刷屏了,可過了一段時間,人們才從權威部門那兒獲知真相,這同樣也是一條移花接木的網絡謠言。
網傳視頻的魚龍混雜和泥沙俱下,在今天早就為公眾所熟知。然而,有些謠言視頻之所以常拿“水漫金山”來大肆傳播、蠱惑人心,除了一些人的誤信誤傳,可能真的需要“不憚以最大惡意”來分析傳謠者的胡說動機。換言之,“謠言造海”輕則可以讓人想到“豆腐渣”的建筑工程,推而進之,則又是對政府聲譽及清廉形象的“再扎一刀”了。由此而論,看似沒啥問題的“水淹視頻”,其實恰恰可能居心叵測。
“城市看海”少了,“謠言造海”來了?別以為網絡世界總是鮮花盛開,于無聲處也會潛伏著用心險惡的可怕操控。而即使不必對類似的謠傳過于敏感或草木皆兵,從打造清朗網絡空間的現實要求來看,少一些人為的“水淹XX”,多一點真實的信息溝通,也是構建和諧與誠信社會的應有之義。(司馬童)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城市看海 上海 車站 水淹 暴雨 地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