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聚·焦點聚·焦點
20余省已出臺降成本方案 潛力:推進要素市場改革
陜西省近日印發《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行動計劃》。計劃明確,經過一至兩年努力,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經過三年左右努力,使實體經濟企業綜合成本合理下降;每年為企業降低用工成本41億元、企業稅費150億元、用地成本20億元、用能成本53.5億元、融資成本15億元、物流成本30億元,共計達到310億元左右。
廣東省出臺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降成本行動計劃(2016-2018年)》顯示,預計為企業降低的稅負成本達到減負總規模的50%以上。山東省針對降稅出臺了《關于減輕企業稅費負擔降低財務支出成本的意見》,初步測算可累計為全省企業減負2000多億元。此外,天津、江蘇、江西、貴州等省份預計每年可以為企業減輕負擔500億至1000億元不等。
粗略計算,從中央到地方降成本方案全部落地后,合計可為企業減輕負擔近萬億元。
收效 紅利初顯但制度性交易成本仍偏高
從經濟數據來看,降成本的效果已經初步顯現。國家統計局27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前九個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5.87元,同比下降0.11元。9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5.73%,同比上升0.21個百分點。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16年經濟一季度見底企穩,到二三季度L型增長底部進一步確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降成本發揮了積極作用。
“在過去一年多時間,國務院在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降低企業成本方面出臺多項政策與具體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彪┱f,在用電、用工方面降低用電成本,降低工人社保基數等政策效果立竿見影,對工業企業產生了積極影響,在國有企業費用控制方面,相關政策也起到顯著作用。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自2016年4月以來集中全院主要科研力量在全國多地開展了“降成本”問題大型調查。日前發布的調研結果顯示,近三年來,企業微觀經營效益普遍下滑,東北地區尤為突出;傳統產業效益下滑明顯,行業效益分化顯著;行業之間成本費用結構差異較大。具體看,總體稅負有下降態勢,行業稅負存在一定差異;綜合融資成本有下降趨勢,但結構性差異顯著;制度性交易成本依然偏高,“權力中介”現象普遍存在;人工成本增長存在地區差異,三大險種占工資總額比例基本穩定;用能成本居高不下,物流成本有上升勢頭。
財科院副院長王朝才表示,制度性交易成本依然偏高,“權力中介”現象普遍存在也是“降成本”面臨的一個問題。
調研組還發現,由于不同行業具有不同的發展特點和成本結構,因而未能兼顧不同行業自身特有的降成本需求,做到“因業而異”,從而使得降成本的政策效果打折扣。如電子商務企業大多數為中小企業,人力成本比較高,市場回報周期長。這個行業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資金和人才比較缺乏,同時可抵押物少,現行降成本政策缺乏對電子商務行業實際情況的把握,商務企業融資難問題未能得到有效解決。
在財科院專家看來,盡管政策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各地經濟仍面臨下行壓力和復雜矛盾,影響各地經濟增長和地方財政運行的深層次問題并未得到有效解決。此外,政策同質化的問題也存在,不能搞“一刀切”,應多渠道化解企業轉型升級成本。
編輯:梁霄
關鍵詞:成本 企業 降低 方案 紅利 制度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