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房價上漲超乎想象
工作前一直覺得,有房應該是一件很平常的事。爸媽說他們從前根本沒為房子擔心過,一結婚就住在爺爺奶奶準備的新房,沒兩年單位就分房了,當時的租金不足家庭工資的二十分之一,幾十塊錢吧,不痛不癢的。
后來出了房改政策,鼓勵職工買房,大約是2000年,扣除爸媽的工齡、教師職稱等優惠,1500多元/平方米,這是爸媽名下的第一套房,花費幾萬塊。前幾天,中介打來電話問我們要不要出手,說已經可以賣到9萬元/平方米了。
再后來,有了經濟適用房的政策,好多親戚都在這時候入手了自己的二套房、三套房。大約是2003年,一個很好的機會讓媽媽看到了一套位于城鐵立水橋附近的房子,13號線即將修好通車,40分鐘能到西直門。不足3500元/平方米的價格,在均價近10000元/平方米的市場下也相當有誘惑力。
后來又有好多機會買房,都因為家里不想承擔貸款的壓力放棄,雖然現在想想挺可惜的,但還是要感謝爸媽2003年的果斷。
2012年,我參加工作的第一年,第一次大規模地接觸來自不同地域的同事們,在平日的聊天中,我才確切地感受到,面對喪心病狂的房價,在北京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有多難,租房、買房的壓力有多大。沒錯,當時我們就稱房價喪心病狂了,想想也是很傻很天真。
那時候,位于大興的天宮院區域剛剛被炒熱,房價一萬多元每平方米,開發商抱團營銷,舉辦了一個又一個區域論壇。望京金茂府來單位推介,學區房3.5萬/平方米,當時覺得怎么能這么貴,現在那個項目好一點兒的戶型就是7萬元/平方米起,短短4年,翻了一倍。
朋友的換房經歷更讓我對北京的房價“嘆為觀止”,今年初他把自家300多萬的房子賣了,置換了北四環的一套大三居,600多萬,當時真的是咬著牙入手的,畢竟對于一般家庭而言,200萬的貸款不是個小數目。9月份鏈家網上的同類房源就賣到900多萬元了,300萬元、近50%的增值,不過用了半年時間。
編輯:梁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