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中國擬規定故意買假不賠償 美媒:職業打假處境尷尬
故意買假貨或不再賠償
報道稱,政府官員也抱怨說,這個法律程序的成本越來越昂貴,遭到濫用的時候也越來越多。甚至一些外國商業團體也有怨言。中國美國商會主席吉莫曼通過電郵評論說,職業打假人通常會“從小產品的標識錯誤,而不是真正的質量或安全問題投訴”中獲利。
政府8月發布了一個擬議的規則,目前處于正式考慮階段。規定說,為了“商業目的”而購買這些假貨的人不會獲得賠償。
紀萬昌辯解說,如果他指控售賣假冒產品的公司進行反擊,就會產生法律費用,他需要收回這些成本。他說自己每年賺大約14.8萬美元,但是支付了這些費用之后,只有大約3萬到4.4萬美元的入賬。
“80%中國人忍氣吞聲,面對假貨只要不危及生命就不很認真對待,”紀萬昌說,“如果有更多職業打假人,商品質量一下子就提高了。”
在今年10月的一周,紀萬昌在五天時間里前往位于不同地方的四家法院起訴了一些商店,指控他們欺詐,銷售不合格商品。他住在中國東部城市濟南,他說每年大約要去100次法院。
報道稱,紀萬昌的活動引來了造假者的敵意,不過,紀萬昌還是認為這項工作必須有人來做。他說自己每個月都會接到一百多個電話,來電者想知道買到假貨后如何獲得賠償。“職業維權人,不是說人家要干都能干的。這個行業不是天上掉餡兒餅,”紀萬昌說,“我們辛酸的過程你們沒看到,你們只看到我們輝煌的一面。”
編輯:梁霄
關鍵詞:中國 打假 職業 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