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單霽翔:通過對話彰顯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中的“文化”包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三者之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基礎和源頭,文化自信源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我們要有對自己國家和民族文化的自覺,同時對世界各國、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鋒有正確的認識,在世界文化新格局中,形成一個“源于自己而屬于世界”的嶄新文明體系
●文化遺產在今天不僅是古代文明的記錄和見證,更是不同國家和民族之間平等對話、和平共處的紐帶和橋梁,對古代文明和文化遺產保護給予關注和重視,有助于提高文明古國在國際文化領域的參與程度,提升人類社會面向未來的能力和水平
單霽翔
文化自信指的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以及對其文化生命力持有的堅定信心。文化自信是與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并駕齊驅的第四個自信,如何增強和彰顯文化自信成為當下中國的時代課題。
弘揚傳統文化 實現民族復興
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提到:“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文化自信中的“文化”包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三者之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基礎和源頭。習近平總書記曾言:“中華民族在幾千年歷史中創造和延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文化自信源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基。
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從歷史的角度分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衍生出了中國近現代文化,也使得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代中國是歷史中國的延續和發展,當代中國思想文化也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傳承和升華,要認識今天的中國、今天的中國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國的文化血脈,準確把握滋養中國人的文化土壤。”在歷史長河中,很少有國家像中國這樣,積淀起如此悠久而深厚的文化,在世界文明發展史上熠熠生輝。影響深遠的諸子學說、浩如煙海的歷史典籍、氣象萬千的詩詞歌賦、匠心獨運的書畫雕塑、澤被中外的四大發明等,都令世界驚嘆不已。早在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間,東西方世界先后出現了一批偉大的思想家,奠定了后來人類精神文明的大格局,有西方學者將這個偉大時代稱為“軸心時代”。當時,中國的孔子、孟子、老子、莊子、墨子等諸子百家的思想光彩奪目,使得中華文化在人類思想文化發軔之始,就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確立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從“文景之治”到“武帝極盛”的西漢盛世,從“貞觀之治”到“開元之治”的大唐盛世,以及康雍乾時期的大清盛世,中華傳統文化在開放的環境中因頻繁的雙向交融而越加活躍,文化之帆也愈加遠揚。
從現實的迫切需求來說,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質上是文化的復興。習近平總書記說:“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可見,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礎。中國的自信,本質上是文化自信。當下,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文化實力卻未與之匹配,以至于精神層面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比較突出的一個問題就是一些人價值觀缺失,觀念沒有善惡,行為沒有底線,什么違反黨紀國法的事情都敢干,什么缺德的勾當都敢做,沒有國家觀念、集體觀念、家庭觀念,不講對錯,不問是非,不知美丑,不辨香臭,渾渾噩噩,窮奢極欲。”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包含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扶危濟困的公德意識、舍生取義的犧牲精神、精忠報國的愛國情懷、民惟邦本的治國理念、協和萬邦的和平思想、和而不同的東方智慧……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人民提供豐潤的道德滋養,提高精神文明建設水平,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為中國經濟和外交影響力的擴展提供更加有效的軟保護,構筑更為有利的軟環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應有之舉。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單霽翔 文化自信 文化自覺 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