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无码色播在线观看,亚洲成av人无码不卡影片一,澳洲精品不打码在线观看

首頁>人物·生活>記·工作記·工作

張紅宇:準確把握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和目標

2017年01月09日 11:25 | 作者:張紅宇 | 來源:學習時報
分享到: 

優化農業經營體系,關鍵是開放問題。積極培養造就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把促進規模經營與脫貧攻堅和帶動一般農戶增收結合起來,統籌推進。一是推進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通過土地流轉、土地入股、土地托管、代耕代種、聯耕聯種、統一經營等多種形式,實現土地的規模化;大力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在產前、產中、產后各環節提供統一服務,促進服務的規模化;積極發展訂單農業、會員制農業、一村一品,通過龍頭企業和合作社的統一標準和技術規范要求,實現產業的規模化。二是培育多元化農業經營主體。在傳統農戶基礎上,吸引返鄉農民工、大學生、城鎮居民、工商企業從事農業生產經營。通過新主體的進入,引入發展現代農業的新理念、增加新技能,本身就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內容。三是促進多元主體融合共享。推廣合同制、合作制、股份制、產業聯合體等多種形式的利益聯結關系和組織化方式,促進新型經營主體和普通農戶共享收益。總之,要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立體式復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

緊緊抓住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引領力量

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舉措,是加快農業現代化的戰略選擇。關鍵要準確定位不同主體在發展生產、提升效益和競爭力方面的不同組織功能,提高各類資源要素的配置效率。

其一,種養大戶和家庭農場在農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是直接從事農產品生產的生力軍。這類主體既是種養結構調整、家庭經營向集約化方向轉變的骨干力量,又為提高生產經營的組織化、社會化水平提供了堅實的微觀基礎。目前經營面積50畝以上的農戶達到356萬戶。同時,家庭農場達87.7萬個,經營耕地1.76億畝,占承包耕地面積13.4%;其中,從事種植業的占46.7%,養殖業的占45.5%,種養結合的占6%。現階段種養大戶和家庭農場的發展,確保了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生產的總量供給和產能基礎。同時,通過經營規模的適度擴張,提高了勞動生產效率,從而也確保了種養大戶和家庭農場的從業收入提升。

其二,農民合作社集生產主體和服務主體為一身,融普通農戶和新型主體于一體,具有聯系農民、服務自我的獨特功能。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農民合作社自身既能根據市場需求做出有效響應,也能發揮傳導市場信息、統一組織生產、運用新型科技的載體作用,把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開展生產,還能讓農戶享受到低成本、便利化的自我服務,有效彌補了分散農戶經營能力的不足。到2016年11月底,農民合作社達177萬家,入社成員超過1億戶,成員普遍增收10% ~20%。合作社流轉了9737萬畝耕地,吸引農戶1560萬畝耕地入股,統一經營面積超過1.1億畝,占承包耕地面積的8.4%。為成員提供產加銷一體化服務的合作社占總數的52.9%。

其三,龍頭企業和各類農業企業產權關系明晰、治理結構完善、管理效率較高,在高端農產品生產方面有顯著的引導示范效應。龍頭企業通過市場調查、客戶營銷等方式,研究市場、分析需求、加強研發,把紛繁復雜的消費需求轉化為明確有效的產加銷決策信息和生產訂單,不僅自身能夠生產中高端農產品,也能帶動普通農戶和其他新型經營主體有效對接市場。當前,全國各類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達到38.6萬個,龍頭企業12.9萬家,輻射帶動全國1.2億農戶發展農業生產,戶均年增收3300多元。有近九成的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建有專門的研發中心。省級以上龍頭企業中,來自訂單和自建基地的采購額占農產品原料采購總額的2/3,獲得省級以上名牌產品和著名商標的產品超過50%,“微笑曲線”的彎曲度越來越大,不斷向農業產業價值鏈的高端躍升。

其四,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可以為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提供服務和支撐,自身經營活動也是農業生產經營中的一部分。改善服務供給,提升社會化服務對現代農業發展的支撐作用,本身就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應有之義。與此同時,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提供服務的過程,就是把新產品、新技術、新裝備導入農業生產的過程。通過提供統一服務,可以發揮專業化、規模化優勢,推行標準化、綠色化生產,提高先進科技和物質裝備運用水平,幫助生產主體減輕勞動投入、縮短對新技術新裝備的摸索過程,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提高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能力。當前,社會化服務組織超過115萬個,在土地托管、測土配方施肥、統防統治、代耕代收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其五,新農民是近年來涌現的一個新群體,他們秉持生態農業理念,運用互聯網思維和手段,發展農產品直供直銷,為消費者提供安全優質農產品,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中的一種新類型。他們通過淘寶、京東、微信、QQ群等網絡平臺銷售農產品,把生產過程展示給消費者,獲得消費者信任,創新了農產品營銷方式。新農民逐步從銷售端向生產端拓展,帶動形成以市場為導向、融合“互聯網+”、綠色發展的生產組織方式,與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內涵高度契合。不僅自身是農業供給側改革的先行者,還能通過與農戶在產業鏈條上合理分工、攜手共進,成為普通農戶在供給側改革中的“合伙人”。據估算,包括各個電子商務平臺和自媒體上的農產品電商、生態農場等在內的新農民數量已達到200萬。根據農業部經管司組織的問卷調查,74.8%的新農民有自己的品牌,68.4%的新農民在生產中運用了互聯網技術,88.2%的新農民通過互聯網銷售農產品,35.9%的新農民通過與農民、家庭農場等合作獲得穩定的產品來源。

總的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具有鮮明的示范功能、組織功能和服務功能,能夠在率先行動的同時,帶動、支持廣大普通農戶,共同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編輯:邢賀揚

1 2 3

關鍵詞:張紅宇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