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為什么大城市住房供不應求 小城市卻買家難求?
城市人口聚集,大家可以很方便的去下飯館,整個家庭生活就社會化了,同時又創造了更多的就業。順便說一說,你自己在家洗頭是不計入GDP的,也不創造收入。如果你到外面洗頭,理發師的工作就創造了GDP,你就創造了別人的就業和收入,這就是人口聚集帶來的好處。
現在高級知識分子、大學畢業生都愿意往大城市聚集,就是因為大城市有創新的機會,這涉及到現代經濟學一個重要的知識外溢效應原理,知識存量在互相碰撞中可以產生新的知識增量,知識存量越多增量越多。
從城市角度講,人口越聚集,越能創造新的機會、創造新的經濟、創造新的知識。大城市人口聚集,往往能產生新的文化和所謂的時尚、創意等等,很多年輕人選擇在北京漂著,就是喜歡這里有各種文化融合和創意的氛圍。2008年、2009年金融危機以后,沿海地區經濟自由落體式的下滑,有2000萬農民工下崗提前回家過年了。但是剛過完春節,我們觀察到有很多人又跑回城市來了。
當時經濟還沒有恢復,人為什么就回來了?在調查中,一個小伙子說,回到農村我的手機沒信號,所以我非得回來不可;另一個小姑娘說,我回去以后頭發沒法打理,所以就回來了。年輕人回到城里來,不光是因為這里有工作,而是更喜歡這里的生活。總之,大城市不僅創造了就業,創造了收入,而且還能不斷產生新鮮的事物,這就是人口遷移的規律。
回顧中國這些年來的發展,人口遷移大多數是奔著大城市去的,當然也不是一下子都到了北上廣深,而是一個階梯一個階梯上來的。很多在大城市打工的農民,已經在家鄉的縣城里買了房子,縣城里的人想去地市級城市,地市級城市的人又想去省城。
大城市必須要聚集一定規模的人口,才會出現好的學校、醫院和各種文化生活。據說少于一千萬人口的城市,都養不起一個以西洋音樂為主的音樂廳。希望有多元化的生活,在小城市不行,只有到大城市,全世界都是如此,中國也不例外,人的基本選擇邏輯是一樣的。
然而,我們現在實行的是大城市設限,不讓人們進大城市,沒有按照未來人口不斷進入大城市的規模,來考慮和安排各方面公共品的供給,包括土地的供給。現在政府已經不能禁止人們選擇到哪里去了,因為遷移是自由的,人為設限只是想控制資源,但是實際上限制不了人口遷移。你規定某個城市只能有一千八百萬人口,但是只要人們愿意來,很快就會超過這個限制,這就形成了現在中國城市兩極分化的矛盾。
編輯:梁霄
關鍵詞:大城市 小城市 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