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張掖黑河濕地保護難 保護區多處人類活動設施點
130處人類活動設施點,大多數屬于歷史遺留問題
張掖黑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于2011年4月由國務院批準設立,跨張掖市甘州、臨澤、高臺三縣(區),范圍沿黑河中游干流河道分布,總面積41164.56公頃,屬西北荒漠地區典型的內陸濕地和水域生態系統類型,是全球8條候鳥遷徙通道之一的中亞通道的中轉站和停歇地,也是國家Ⅰ級保護動物黑鸛、遺鷗及Ⅱ級保護動物白琵鷺、大天鵝等珍稀鳥類的繁殖地。
高臺縣大湖灣風景區訪客中心項目是一處違規點。當記者來到訪客中心時,發現這里空無一人。據了解,這些旅游設施已經停業整頓,對違規修建負有領導責任的縣環保局副局長兼濕地保護總站站長和縣濕地局資源管理科科長,已經被高臺縣給予行政警告處分。
“大多數項目都屬于歷史遺留問題,也有少部分的確存在審批和監管問題,環保部通報的情況是客觀的。”張掖市環保局一名工作人員說。
愛峰建材廠同樣位于保護區內。經實地核查,愛峰建材廠于1998年批準建設,2014年11月采礦許可證到期后,甘州區國土局為其續辦了采礦審批手續。王志剛說,“審批時沒有認識到這個問題,對保護區的坐標、界限不是很清楚,現在發現,磚廠所在的位置和自然保護區是局部交叉的。”經核實,甘州區三閘鎮原有9戶磚瓦黏土企業局部區域被劃入濕地保護區的實驗區內。甘州區對這9戶企業進行了整改,并對1戶非法磚廠進行了立案查處。
“管理部門和公眾對相關法規認識不足,保護區內搬遷難度大,縣區單位保護意識也存在不足。” 張掖黑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張永祥說,“這次通報也是個好事,提高了干部群眾環境保護的意識。”
目前,張掖市根據已經上報的《整改方案》,對進入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緩沖區的項目,堅決關閉退出;對進入實驗區的不符合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的項目,限期退出;對一些未批先建的項目一律停建,特別是生產經營性項目要立即整改。所有整改任務要于2017年4月30日之前完成。
建保護區之前就有112處人類活動點,要把好幾千人移出來,難度很大
據了解,之所以會出現這么多違規活動點,有兩個原因:一,保護區劃定時,就籠統地將區域內的村鎮、磚廠、林場等簡單地劃入保護區范圍,給濕地保護和監管埋下嚴重隱患;二,當地干部群眾的濕地保護意識欠缺,監管力度不夠。
甘州區三閘鎮紅沙窩住宅小區位于保護區核心區,占地面積30畝,有8棟住宅樓。小區1號樓到4號樓2008年就開工建設,2009年建成,而保護區是2011年4月才批準設立的。
甘州區烏江鎮位于張掖濕地公園和濱河新區北側,鎮子13個行政村中有12個村沿黑河逐水而居,劃入黑河濕地保護區面積3萬畝,占到全鎮國土總面積的1/3。當地干部介紹說,濕地保護區成立前就有群眾在濕地區域內搞養殖、建景區、挖魚塘。接到整改要求,村民拆除了養殖場、魚塘,并對現場和周邊的環境進行整治和濕地恢復。
在環保部通報的位于核心區的另一處監測點,記者見到了承包林場的劉光祥。當天室外溫度到了零下18度,平整的一塊水泥地已經被拆除。“我的投資都在這里,說是保護區不能有人類活動,那我怎么辦?”
劉光祥介紹,2007年他承包下來國有林場之后,先后投資700余萬元,不僅拉來了土,還種上了許多樹。“我承包的時候,哪里有黑河濕地國家級保護區?520畝地全是石夾沙的戈壁,土是我一車車拉來的,現在土下面還是沙子。”
據調查,張掖市在黑河濕地批復前就有112個人類活動點在核心區、緩沖區和實驗區內,國家級保護區成立后又批了18個項目。
為什么當初上報之前不精確劃定?劃定后又批準新的項目呢?“星羅棋布、犬牙交錯可以形容當時的黑河張掖段。”多年監測濕地的河西學院教授孔東升說,當時的濕地沒有連片,畫圖不可能那么準確。另外,張永祥認為,“關于濕地保護,現有規章和地方性法規缺乏剛性約束條款,沒有完善的配套法規體系支撐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管理和行政執法,致使破壞保護區資源行為無法得到有效查處和監管。”
甘肅省祁連山水源涵養林研究院院長劉賢德認為,“像恢復河道、停止生產等監管行為對于政府來說不是最難的,解決長期的問題比較難,要把保護區內的好幾千人一下子就移出去,真的很難,怎么轉移才行得通?資金能不能負擔得起?”
編輯:梁霄
關鍵詞:張掖 黑河 濕地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