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不將就、不差錢…95后“謎之就業觀”謎在這兒
不著急
去年7月,95后張馨越大學畢業,面對幾家公司的錄用通知書,她考慮再三,最終覺得不適應朝九晚五的工作方式,也不喜歡等級分明、人際關系復雜的工作環境,一家公司也沒選,開啟了慢就業模式。
如今,她的部分同學變身忙碌的公司白領,而她則優哉游哉,經常出去旅游,或在家陪陪父母。不過她完全能夠負擔自己的生活,因為一個月左右就要出國旅游一次,順便代購,一趟代購下來,賺出旅行費還能有些結余。雖然沒有固定的“飯碗”,但張馨越非常享受當下這種自由自在、沒有人際關系煩惱的慢就業過程。
讓不少老板持續吐槽的是,95后對雇主的忠誠度大大弱于前輩們,麥可思研究院發布的數據顯示,2011屆本科生畢業3年內平均雇主數為兩個,只有不到40%的人能在一個工作崗位上待兩年,這種情況還在愈演愈烈。
95后早就放棄了“從一而終”的觀念,跳槽是家常便飯,一言不合就辭職已不是新聞,而慢就業實際上就是這種現象的進一步演化。
慢就業的95后中有一部分是“間隔年”的身體力行者。“間隔年”是指青年在升學或畢業以后、工作之前,做一次長期的旅行,體驗與自己生活的社會環境不同的生活。
近年“間隔年”逐漸興起,受到部分高校畢業生的關注和學校的支持,很多尚未做好就業準備的95后畢業生選擇以“間隔年”的方式去思考未來。
天津男生陳思去年大學畢業,一年間,他幾乎都在旅行。“我不想像大多數人那樣,按部就班地找工作、結婚、生子,而是希望自己通過不斷地嘗試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他準備做一個中國“阿甘”,帶上自己所有的迷茫,環跑中國。
陳思的同學杜夢奇則選擇到國內的偏遠山區支教,在寧靜的環境中,想清楚自己要的究竟是什么。
QQ瀏覽器發布的報告顯示,95后最向往的“間隔年”方式是教育義工(76%),服務業(8%)、工廠工人(7%)、醫療義工(5%)、環保義工(3%)。此外,95后最向往的“間隔年”目的地并非繁華大都市,更多人選擇了慢節奏的閑適小城。
但對大學生慢就業,業內人士也有一定的擔心,畢竟錯過了應屆就業的契機,會讓這些慢就業者此后更難擠進正規企業的大門,畢竟大多數用人單位招聘員工以兩種類型為主:或是一張白紙的應屆生,或是有三至五年工作經驗的熟手,而慢就業的畢業生既缺失工作經驗,又不是應屆畢業生,如果沒點實力,再加入應聘大軍就有落伍的可能。而身為父母者,比局外人的憂慮更多幾分,比如一兩年不被正規企業錄用,會影響孩子今后的社保金總額,還有養老金、公積金等。
篤悠悠間隔式就業的關鍵還在于個人能力,以創意設計為主的專業人才可能比較適合。有專長的學子既能通過打工從容完成“間隔年”的計劃,又能以超越同齡人的才能和自信在此后贏得合適的工作崗位。
編輯:梁霄
關鍵詞:差錢 就業觀 95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