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樂觀社會 樂觀社會
北京醫改半月追蹤:患者看病負擔平均下降兩成
外地患者能否報銷
“診察費”相當于以前的“診斷費”;異地能否報銷,還要看各地醫保政策
來自黑龍江的張女士是一位惡性腫瘤患者,術后留在北京和女兒一起生活,這幾年通過異地醫保的方式報銷醫藥費。以前開藥,掛號費報銷不了,但數額少也無所謂,藥費報銷就行。醫改后,張女士有點犯愁了,去年掛號費5元一次,共花了200多元,算下來,如今光是醫事服務費一項就得多花2000多元。藥費能報銷,醫事服務費不能報,她感到很無奈。
北京大醫院的“掛號”一直是價格洼地,對于外地患者來說,新出臺的醫事服務費一下子變身“價格高地”。原因在于這是一個新設的價格目錄。設立醫事服務費后,“診察費”相當于以前掛號費中的“診斷費”。
醫事服務費能不能報銷,與我國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設計有關,也與各地對這個收費項目認識有關。基本醫保一般按照設區的市實行地區統籌,不同統籌地區制定并執行各自的報銷政策。在北京市醫藥分開實施的過程中,醫事服務費是基本醫療服務費用,因此將其納入基本醫療保險支付范圍。
北京市衛生計生委有關負責人表示,醫事服務費是對醫療機構運行成本的補償,可以認為是對醫療服務、藥事服務的打包付費項目,而醫療服務、藥事服務毫無疑問是基本醫療服務的范圍。
北京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明確提出,“醫事服務費納入本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支付范圍”。異地醫保患者能不能報銷醫事服務費,最終還要看各地醫保部門的政策。
記者手記
讓看病治病回歸本源
實施半個多月,北京醫改收獲點贊的同時,也有一些患者關心的問題需要進一步完善。
實際上,北京醫改確實換“湯”了,而且加“湯”了。北京的醫療資源太豐富,只在市屬醫院推廣醫改,依然無濟于事。打破醫療機構屬地管理的壁壘,3600多家醫院全部參與醫改,這也是北京醫改的亮點之一。當然,這鍋“湯”還得加,讓醫事服務費對接全國,讓外地患者不再為報銷發愁。
醫生是個技術活,吃的是良心飯。取消藥品加成,設立醫事服務藥,看似費用平移和替換,北京醫改實質是補償機制的重建,讓藥品回歸治病的本來面貌,讓醫生從“賣藥”變成“賣服務”,從“以藥養醫”變成“以技養醫”。
北京醫改剛剛起步,換湯更得換藥,希望能藥到病除,讓老百姓不再為看病犯愁。(記者 王君平)
編輯:梁霄
關鍵詞:北京 醫改 半月 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