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未來型大學 造就怎樣的師生?
作者:鄒廣嚴(四川大學錦城學院校長)
編者按:技術革命引發產業變革,產業變革引發人才市場變化,人才市場變化不斷給教育提出新問題。這一方面是技術革命給教育提出的難題,另一方面也是給教育提供的發展空間。未來教育怎樣辦?我們應該未雨綢繆。
為了應對第四次工業革命,全世界都在積極行動。我們提出了“互聯網+”的思路,包括“互聯網+教育”。“中國制造2025”、《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相繼發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發布了《教育2030行動框架》,對未來教育提出設想和指南。
2030年的教育是什么?就是未來教育。
中國教育要走在前沿,就要求我們要建設“未來型大學”,造就“未來型教師”,培養“未來型學生”。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1. 建設“未來型大學”
“未來型大學”究竟什么樣?
《面向2030的教育改革與發展》中,對未來教育的暢想是:開放的教育、適合的教育、人本的教育、平等的教育、可持續的教育。歸納一下,未來的大學可能要具備這樣幾個特點:
開放性、多樣性、公平性。未來的大學沒有所謂的“圍墻”,打破了時空和地域的界限,打破了學習群體的界限。因為互聯網已經使全球大多數人實現了互聯互通;上課多樣、畢業多樣、學習多樣,未來的學生畢業要求可能是文憑變課程證書,因為學生可以選擇性地學習,為了達到某些能力目標而學習。未來優質教育資源共享了,全世界的優質教育資源都可以通用,教育的公平性就更大程度上實現了。學校、老師都以關愛學生為第一要務,為學生的成長全身心投入。
學校將成為一個學習中心、實驗中心。其一,學校向學生提供討論的場所:學生在家利用網絡學習,到學校進行交流討論;其二,學校向學生提供實驗的場所。因為只有網絡學習是不夠的,必須要有實驗室,由學生進行實驗性、體驗式學習;其三,學校要向學生提供校本教育資源。網上的資源有的來自外校,有的來自外地,有的來自外國,但是每一所學校自己還是要提供獨具特色的校本教育資源;其四,學校要提供成長的師資——新技術發展了,教師不能少,教師的責任更重,成長的導師不能少;其五,學校要提供智能化的環境,網絡建設、信息化建設必須加快。
要培養“未來型學生”,必須要建“未來型學校”。當然這有一個過程,“未來型學校”不是一蹴而就,現在我們著手做這件事,眼睛要盯著未來,眼光要放長遠。
編輯:梁霄
關鍵詞:未來型 師生 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