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何以緩解家長“愧對子孫”的無力感?
人們總說“不愿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如今的這條起跑線,表面看是所要就讀的學校、所能享受的教育資源,其實已然衍變為家長自身的智力、學歷、財力、社會活動能力……
上周末,是上海市171所民辦小學入學面談的時間。有家長反映,在學生面談過程中,家長被要求做問卷調查,不僅考察家長的學識,還要求填寫孩子爺爺奶奶的學歷、工作單位等信息,儼然“查三代”的架勢。對此,涉事學校回應稱,出題是為了讓家長在等候中娛樂一下。上海市教委事后要求相關學校立即整改,并通報相關情況及處理意見,將核減其明年招生計劃。
如果真是為了娛樂,大可給家長們放放電影、播播音樂、看看宣傳片,搞這種既傷自尊、又拉仇恨的項目,究竟是學校太傲嬌不怕掉粉兒,還是醉翁之意、另有所圖?
幾天來,此事引發了不小的輿論風波,評論大都直指此事公然制造教育不平等的本質,還有觀點認為這是教育資源供給不足或外部要素限制過多造成的供給不足,而現實中買一套學區房遠比做一張奇葩卷子難多了。在學區房尚未完全消失的情況下,既然可以通過家長的經濟手段來獲取好的教育資源,那么又為何不能通過家長的其他稟賦來獲取優質教育資源?換言之,難道選出有錢的爸媽就比選出聰明的爸媽更合理正當嗎?
人們總說“不愿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如今的這條起跑線,表面看是所要就讀的學校、所能享受的教育資源,其實已然衍變為家長自身的智力、學歷、財力、社會活動能力……家長稍有不給力,就可能讓孩子與優質學位擦肩而過,與和傳說中的好學校、好老師親密接觸的機會失之交臂。
爭取優質教育資源的過程,何嘗不是一次爭搶“上車”的過程?只不過教育資源這輛車具有更明顯的“過時不候”的屬性——孩子的入學時點就在眼前,一旦上不了車,“不僅抱憾終生,更愧對子孫”的失落感與無力感,估計不少家長都曾有過。
解鈴還需系鈴人,要想徹底解開家長們“哀己不幸、怒己不爭”的心結,還得讓教育變得親民起來,讓好學校的大門更多也更寬一些,讓入學升學少一些無厘頭的附加條件……當學校不再戴著有色眼鏡挑家長、選學生,入學升學領域存在的“傲慢與偏見”才有望逐步消除。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家長 教育 學校 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