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樂觀社會 樂觀社會
生命,為祖國澎湃——追記海歸戰略科學家黃大年
2016年6月底,在赴京參加這個會的前一天,黃大年突然暈倒在辦公室。
“不許跟別人說。”這是黃大年醒來后對秘書說的第一句話。王郁涵黑著眼圈,瞥了一眼老師帶領他們熬了三個晚上整出來的小山一樣的材料,沒敢吭氣兒。
準備項目驗收會的時間很緊,黃大年作為項目負責人,連著熬了三個晚上,查遺補漏。直至開會前,胸口仍很憋悶。他習慣性地打開隨身帶的黑書包,拿出速效救心丸的小瓶子往手里一倒,一仰頭扔在嘴里使勁嚼著,走進會場……
“項目成果已處在國際領先水平。”黃大年和他的團隊欣喜不已。
可誰又能想到,他的生命已進入倒計時。
想起這件事,王郁涵恨自己:“早知如此,說什么都要勸阻他。”
可誰又能勸阻得了呢?
翻看他生前的微信朋友圈,2016年2月14日情人節,他有這樣一段內心獨白:
“……真正從事科學的人,往往看重與事業發展攸關的情誼群體,面對‘知音’常有相見恨晚的遺憾,發展的是與眾不同的情……”
在他心里,科學是他夢中的“情人”。
科技部有關負責人對此印象深刻:“當時我們有一項地球勘探項目,想在‘十二五’時期取得突破,缺一個領軍人物。正在著急,有人推薦了剛回國不久的黃大年。”
“我去長春找了他,第二次見才敢開口求他。因為這個上億元的項目黃大年分不到一分錢……”
“沒問題。”黃大年如此痛快的回答讓對方愣住了……
大家并不知道,黃大年看中的是這個項目瞄準的尖端技術——就像在飛機、艦船、衛星等移動平臺上安裝“千里眼”,看穿地下每一個角落。早在上世紀90年代,美英等國已使用這項技術進行軍事防御和資源勘探。
大家更不知道,幾年前,黃大年的父母相繼離世時,他在國外忍痛未歸,攻關的正是這個技術。
一天都沒有等。他把自己關進辦公室,沒日沒夜地設計科研思路。他提出“從移動平臺、探測設備兩條路線加速推進”;他向吉林大學打報告,創設移動平臺探測技術中心,啟動“重載荷智能化物探專用無人直升機研制”課題。
沒有樣機,一連數月,一有空他就跑到無人機模型銷售的店鋪,看看這個、試試那個。店鋪要打烊了,他還賴著不走,最后索性自己掏錢,直接把模型抱回辦公室。
沒有機庫,他在地質宮門前尋了塊兒空地,拉著團隊揮汗如雨忙活個把月。
機庫建成第二天,出事了。
“這是違章建筑,必須得拆!”有人開著卡車來就要動手。
原來,他們不清楚審批程序,只給學校打了報告,沒有履行相關手續。
“不能拆!我們打過報告的。”黃大年急了,一邊喊一邊往卡車前一躺。陽光正強,他瞇著眼睛,就這樣躺著。他的幾個學生馬上也在他身邊躺下,所有人都驚呆了,這可是位世界級的大科學家呀……
事情傳開了,有人說黃大年就是個“瘋子”。他不在意:“中國要由大國變成強國,需要有一批‘科研瘋子’,這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
編輯:梁霄
關鍵詞:生命 祖國 澎湃 黃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