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樂觀社會 樂觀社會
生命,為祖國澎湃——追記海歸戰略科學家黃大年
項目啟動要先寫規劃,有些專家承擔的科研任務比較多,不能全程參加,他不論名頭大小,一律通報:“如果想要點卯掛名,就不用來了。”開論證會,無論什么人在場,他發言從不穿靴戴帽、寒暄客氣,而是直面問題,一針見血。
第九項目斥資逾3億元,很多機構和單位想要分一杯羹。不看介紹材料,不提前通知,他直接鉆進人家的實驗室和車間,查驗對方資質水平。自認為和他關系不錯的專家找來,想替某研究機構“拉點兒經費”,他一句“我沒有對手、也沒有朋友,只有國家利益”,直接把對方“噎個半死”。后來對方發現“居然連吉林大學也沒有多拿一分錢”。
有人說,這個人“吹毛求疵”。
他認為“尖端的技術要有先進的設備”,要求設備采購貨比三家,提交調研報告;他強調“技術指標不能模棱兩可”,任何一項說不清楚,他都不予簽字;他要求PPT演示“無懈可擊”。不到最后期限,他都會一遍遍修改完善,連一個標點符號都不放過。
更讓一些人難以接受的是,他還從國外引入一套在線管理系統,把技術任務分解到每月、每周甚至每天。每晚11點他必登錄檢查,誰偷懶、誰落后,軟件一開,一清二楚。
不少人叫苦連天:“我們是科學家,不是機器人!”而對黃大年來說,這個軟件就像是一片安眠藥,吃了,就睡得好;又像是一顆興奮劑,點開一看,提筆就列出一個問題單,往往又是一夜無眠……
有人領教過他的“火爆”:
那是2010年春天的一個早上。
“怎么回事?小王,你催過了嗎?”聽得出黃大年有些煩躁。
“都催過了啊,黃老師!”王郁涵偷偷瞄了眼墻上的表,9點50分了,離開會還有十分鐘,材料沒交齊,人也沒到齊!
根據項目進度安排,每個月課題組長要進行視頻答辯。而黃大年的習慣,是提前做好各項準備,并要預覽課題組交來的匯報材料。
“人浮于事!”大手一揮,黃大年突然把手機砸向地面,手機屏幕立刻摔了個粉碎。在場的人都驚呆了,從沒見過黃老師發過這么大的火。
“我們拿了這么多納稅人的錢,怎么如此草草了事呢?匯報材料不好好做,開會不按時到?我們得遵守契約精神啊!”黃大年拍著桌子吼道。
事后,他帶著歉意說:“我很急躁。我無法忍受有人對研究進度隨意拖拉。我擔心這樣搞下去,中國會趕不上!”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這種情懷決定了黃大年的純粹人生。
黃大年并非不食人間煙火,并非吹毛求疵。
在學生們心中,黃大年從來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學術權威”,而是一個“嚴師慈父的長輩”、一個“推心置腹的朋友”。
當年的學生馬國慶和李麗麗家在農村,黃大年看好他們的專業潛質,創造各種機會送他們學習英語、參加國際交流。兩人談了戀愛,他幫他們爭取留校。畢業結婚,又幫他們張羅租房。
有人嫌他管得太細、婆婆媽媽。他說:“我們的國家太需要人才,現在多用點心,他們中就有可能出大師、出諾貝爾獎。”
學校領導幾次催他抓緊申報院士,他卻說“先把事情做好,名頭不重要”。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黨委書記黃忠民說,參加學術會議或講座,大年能一口氣準備十幾頁的材料,但要讓他填報個評獎材料,半頁紙都寫不滿。
編輯:梁霄
關鍵詞:生命 祖國 澎湃 黃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