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18年40余萬所小學消失 它們校舍的“身后事”咋辦
三
塘山村的老支書安芝才有些想不通,如今日子越來越好,可為啥孩子上學卻越來越難了呢?
他還記得,很多年以前的村小,在接受捐資建樓之前,一直“蝸居”在石頭山的山腳,桌子都是用石頭做的,學生上課都是自帶板凳,次次考試都能出現全鎮第一第二的好成績。
“我老了,不管事了,只是看到這些娃娃,心疼啊。”他說:“你讓這些爸爸媽媽去打工,但娃娃放哪兒?托兒所一放一個禮拜嗎?可是不打工,又去哪兒掙錢呢?”
擺在更多家庭面前的問題,是要不要放棄學前教育。安仕虎原本是堅定的學前教育支持者,可如今連他都把孩子放在家里帶。
李德順時常考慮一個問題:對他來說,也許放棄一個學齡前孩子,只是1/1890,可對于一個家庭來說,這個比例也許是百分之百。
這個從事教育幾十年的基層干部一直在等一個機會,“一個普及公立幼兒園的機會”。
今年,他敏銳地嗅到了一些積極的信號:比如,從3月開始,按照上級通知,回龍鎮中心學校開始為公立幼兒園的在讀學生發放人均150元的生均公用經費;5月1日起,營養午餐補貼從3元提高到4元。
他感覺到,國家層面對學前教育越來越重視。一些地方提出了基本普及從學前三年到高中階段教育的“普十五”計劃。
編輯:梁霄
關鍵詞:小學 消失 校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