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關注校園癲癇患者:消除歧視,從告別病恥感開始
不是單純疾病問題
癲癇與其他慢性病不同之處在于,患者從古至今都受歧視,患者也容易自卑,對癲癇抱有羞恥感,學習、工作、生活都已成為棘手的問題。中國抗癲癇協會名譽會長李世綽教授指出,癲癇已經不是一個單純疾病的問題,而是一個社會和公共衛生的問題。
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的第68屆世界衛生大會上,通過了“關于全球癲癇負擔和為應對其衛生、社會和公眾知識影響在國家層面采取協調行動的必要性”的決議。這是世界衛生組織成立70年來首次針對癲癇的決議,國際上對癲癇這一古老疾病的重視程度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決議中明確提出:“應在中小學確保癲癇方面的公眾認識和教育,以便協助減少廣泛存在于眾多國家和地區中對癲癇患者及其家屬的誤解和歧視。”
“由于癲癇病的病因復雜、癥狀多樣、治療相對困難,存在我國現階段地區之間癲癇診斷和治療水平不一致。”姜玉武表示,過去,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并不常遇到該病,醫務人員接受的專科化訓練也不包括癲癇。隨著我國全科醫學事業的發展,對癲癇的患者教育、復發的預防和癲癇發作的緊急處置成為全科醫生面臨的新課題。為了提高中國癲癇的整體診療水平,使癲癇患者得到更科學、有效、合理的治療,中國抗癲癇協會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其中,從2013年開始中國抗癲癇協會青年委員會派出青年專家赴部分偏遠和經濟欠發達地區開展“抗癲癇、西部行”活動。
五年來,“西部行”活動已在20個省31個市24個縣開展了67場系列活動,幫助當地醫生提高診療意識,給當地的病人帶來了很大的好處,圓滿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姜玉武表示,力爭再通過后續幾年堅持不懈的努力,使基層醫生對疾病的診斷治療有一個全面的提升,為分級診療打好堅實的基礎。
李世綽介紹說,針對校園內存在的對癲癇的誤解和歧視,為了呼吁社會、學校、學生和家長幫助患有癲癇的學生享受到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機會。“我們希望將癲癇疾病從傳統的醫院延伸至校園中,從教育的源頭開始,為患癲癇學生創造一個平等的學習環境,營造良好的社會關愛氛圍,幫助他們身心健康、快樂地成長。”(記者 李穎)
編輯:梁霄
關鍵詞:校園 癲癇 患者 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