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架起基層黨群關系的“連心橋”
說話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學問、一種能力。基層最接近人民群眾,經常同人民群眾面對面交談說話,最能從中體會到人民群眾的真實想法和情感。掌握群眾語言,說好“群眾話”,密切同人民群眾的聯系,對于做好基層群眾工作尤為重要。
“群眾話”是通俗、樸實、真實的話語,是群眾能聽、想聽、愛聽的“自家話”,“群眾話”中體現著民意,反映著民生。習近平同志曾指出:“有少數干部不會同群眾說話,在群眾面前處于失語狀態。其實,語言的背后是感情、是思想、是知識、是素質。”如果黨員干部同群眾交流起來都互相聽不懂、聽不明,不在一個頻道上,就無法傾聽群眾的真實想法和意見建議,也就不能做好群眾工作、踐行群眾路線。對于“群眾話”,黨員干部不僅要會說、多說,還要善說,要讓群眾聽得明、聽得高興,真正打通基層群眾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要會說“群眾話”。“群眾話”不是拿著稿子向群眾高談闊論或是匯報工作,也不是動人煽情的漂亮演講,而是要摒棄套話、空話、“機關腔”,真正用“白開水”式的家常話同群眾交流。“群眾話”簡潔明快、通俗易懂,具有一定的親切感和感染力,能讓群眾從心底里相信的實在話。與群眾交流時要不推諉、不避事,真誠地喊一聲“大娘”“大姐”,熱情地叫一聲“大叔”“兄弟”,在稱謂上首先讓自己“放下架子”“撂下面子”,真心誠意同群眾交朋友,把群眾當親人般地打招呼、去溝通,讓群眾真正感覺好似老友親朋,瞬間拉近距離。會說“群眾話”不是一朝一夕就實現的,也不是在書上報紙上看看就會的,而是需要真正到群眾中去學習實踐交流,多與群眾拉拉家常,這樣才能學會。
要多說“群眾話”。同群眾交流,不僅要讓他們聽明白,還要讓他們愿意說心里話。基層群眾的年齡結構、知識水平各不相同,在同他們交流的過程中,單純講政策和蜻蜓點水式的詢問記錄,會造成一些人只聽不明、一知半解。這就需要基層黨員干部多說“群眾話”,在群眾不理解的地方多講解,進行更深入地溝通交流。特別是在扶貧走訪過程中,要多宣講惠農扶持政策,多掌握群眾家中貧困的真正原因,多了解他們對扶貧資金、扶貧政策、操作程序等事關切身利益的訴求。多講“群眾話”的根本在于心中裝著群眾,時時事事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作為基層黨員干部,要帶著感情入基層,帶著溫度去交心,這樣才便于開展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要善說“群眾話”。對于政策文件,黨員干部首先要解讀掌握,入腦入心,把政策文件上的“大道理”轉化成通俗易懂的群眾語言,把政策解釋明細讓群眾聽清明白,這樣才能得到群眾的理解支持和主動配合,從而調動周圍群眾積極參與,讓措施政策施行起來更加有效。同時,黨員干部要針對不同情況、不同對象,要注意說“群眾話”的方式方法,學會使用人民群眾的話語體系,掌握一些“土話”、順口溜,既讓群眾聽懂自己講的話,又讓自己聽懂群眾的話,從而實現雙向無障礙交流。還可以穿插幾句幽默風趣的“群眾話”,把交談內容展現得更加形象具體,從而產生共鳴、達成共識,起到溝通的效果。在處理事關群眾切身利益問題時,要用真誠之語、關切之聲化解矛盾、解決問題,不能立即解決的也要好言相勸、消除情緒,不隨隨便便做承諾、輕輕松松做解釋。切實讓善說“群眾話”成為做好基層群眾工作的推進劑,讓群眾能聽、想聽、愛聽。
語必關情方入腦,話須通俗才傳遠。說好“群眾話”,才能和人民群眾話語相投、思想相通。基層黨員干部要會說、多說、善說“群眾話”,真正建立起同人民群眾的“連心橋”,進而做好基層群眾工作,夯實黨在基層執政的群眾基礎。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群眾 群眾話 基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