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收藏鑒寶頭條收藏鑒寶頭條
家書抵萬金
——重溫先輩的長征記憶
黃秉星給母親的家書
(一九三七年七月五日)
【說明】
黃秉星(1914~1957),江西石城人。在江西蘇區參加紅軍,后在紅三軍團當兵,參加過著名的石城阻擊戰。據黃秉星的兒子黃外國和黃國傳介紹,黃秉星在作戰中小腿負傷致殘留在家里,以致沒能隨紅軍隊伍參加長征,成為其人生憾事。休養期間為躲避國民黨追捕,黃秉星就躲在自家屋后一處名為麻碑石的山巖里養傷,傷好后回家,就給人家做短工養活家人,至新中國成立之初才娶妻生子。
黃秉星家信
【書信】
黃從隆:
[對于]母親大人,不要叨念,小兒在前方最光(榮)快樂過日。母親大人望意。
小兒最自強,消滅敵人五次“圍剿”。如有田中一事,要派人做好,不有困難。
如有,要你大人寫回信來,我在前方三軍團十五師十五團第一營第二連(做)轉(戰)斗員工作,為要。
此致
黃秉新
七月五號
【解讀】
2002年3月,家住河東村村里組的黃外國、黃國傳從拆掉的祖屋土墻里發現了一個油紙包。拆開一看,里面是用宣紙寫的信,信有些已發霉、發黃,字跡模糊不清,一共4封,落款是黃外國、黃國傳的父親黃秉新。
為慎重起見,兄弟倆先找來家譜一一查實,家譜是這樣記載的:秉星字亮大,民國三年甲寅八月十六日生,公元一九五七年丁酉二月廿一日歿……生子二:國外(外國)、國傳分出繼胞弟秉和……隨后,黃氏兄弟又向左鄰右舍進一步核實。同時,黃外國、黃國傳聯想到小時候,父親常講自己在紅軍長征前在廣昌與石城交界的貫橋、驛前(蘇區時期為石城管轄)打過仗,由于右小腿負傷致殘被迫留在家里,沒有隨紅軍隊伍長征,紅軍還留了三塊銀元給他治病的事情。
經過反復核實,黃外國和黃國傳確認黃秉新就是自己的父親黃秉星。發現紅軍家書后,有民間收藏家向黃外國、黃國傳兄弟倆高價收購,均被謝絕,這些信件最終被贈給了江西石城縣革命烈士紀念館。
黃秉星共寫過四封信,這里選取的是相對比較清晰的第一封信,寫于1934年7月5日。據石城縣革命烈士紀念館館長陳春陽了解,黃秉星的信是1934年7月他在紅三軍團當紅軍、參加石城阻擊戰時寫給家里的“紅軍家信”。
根據相關資料,石城阻擊戰的發生時間是1934年9月,共持續12天。由于“左”傾領導人錯誤的軍事路線,在敵軍“步步為營、堡壘推進”的戰術面前,紅軍根據地的范圍越縮越小。
1934年4月28日,蘇區北部的重要門戶廣昌縣被敵占領。8月30日,與石城毗鄰的廣昌驛前陷入敵手。至此,在紅都瑞金北部就剩下石城這最后一道屏障。石城阻擊戰,是紅一方面軍在長征前夕,在中央蘇區北線戰場進行的最后一次規模較大的戰斗。這次戰斗從準備到紅軍主力完全撤離石城,歷時40余天,它不僅給了進犯之敵以大量殺傷,而且有效地遲滯了敵軍南犯的步伐,為中央機關和主力紅軍完全集結與轉移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從上述描述來看,黃秉星的信應該是寫于石城阻擊戰之前。信件中用了一些客家話,內容是黃秉星對自己近況的描述,以及讓母親心安的寬慰話,傳遞的是濃濃的思念之情。
在大戰即將來臨的生死未卜時,黃秉星還能如此積極樂觀,一方面是為了打消母親的疑慮和擔心,另一方面也體現了紅軍將士不畏艱難、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另外,信中還極為關心田中生產一事,囑托把家里的事情安排好。因此,這些信件,見證了江西赤色郵政的發展,并提供了有力的證據,其作用意義重大,可以說具有重要的史料收藏價值。
一封家書,一份情懷。參加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只是紅軍將士,但實際上,之所以能夠取得最后勝利,除了紅軍將士發揚犧牲小我為大我、公而忘身、國而忘家的崇高精神以外,還少不了千千萬萬個紅軍將士家庭的支持以及為此所作出的巨大犧牲。從某種角度說,長征勝利是因為凝聚了全民族的力量。而一封又一封長征將士寫給親人的家書,不忘牽掛父母、叮囑妻子、教育兒女,充分地體現了他們對家庭的責任與擔當,這是一種愛家庭、愛家人的深深情懷。
在戰爭年代,這種情懷既是人性的本質,更是激勵紅軍將士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精神動力。在漫長的長征過程中,涌現了無數感人肺腑的事跡,這些有血有肉的紅軍戰士才是長征勝利的根本,一封封家書里面散發出的情懷,讓長征顯得更加有血有肉。
編輯:楊嵐
關鍵詞:家書抵萬金 紅軍 長征 戰士 蘇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