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消費者在意的不只是價格 “雙十一”需要尋求新突破
一年一度的“雙十一”又要到了,各大電商平臺又將展開新一輪的營銷大戰,不少實體商家也加入其中。但今年“雙十一”的硝煙味道,卻與往年不同,一方面,有大型家電生產企業并未參與個別電商平臺“雙十一”的促銷活動,因為原本薄利多銷的價格,已經被壓得太低;另一方面,不同電商平臺上,商家各式打折優惠方式過于復雜,被消費者吐槽“沒有奧數功底不敢應戰”。
從2009年至今,“雙十一”即將走過9個年頭。9年里,“雙十一”促銷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商品銷售類別也更加廣泛,但有一個主題始終不變,那就是價格。以至于不少商家相信這樣一個信條,只要在“原始價格”數字上打個橫線,就是最完美的促銷手段。
這樣的價格戰,真的還能長期持續下去嗎?
電商平臺之所以會選在這個日子促銷,并不簡單是因為日期數字朗朗上口,也是與當年的銷售環境有關。10年前,傳統商家促銷時間一般是國慶假期和年底節日,中間的11月份處于“空窗期”,加之11月是秋冬換季時節,正好是秋裝下架冬裝上市,正好可以進行服裝打折清倉。服裝的議價空間本身就比較大,而當時電商平臺上,服裝銷售又占據大頭,自然可以全網促銷,平臺商家雙贏。
但是,如今互聯網零售業的格局,已經悄然發生著變化。
互聯網經濟,說到底也是一種“懶人經濟”,消費者懶得去逛街,懶得自己把商品扛回家,就有了電商。同理,消費者懶得出門找飯館,有了外賣平臺;懶得走路,有了共享單車;懶得掏錢包,有了移動支付……
在10年前,消費者購物,在意的是價格,這是因為在線下渠道,摸清一個商品的真實價格要貨比三家,并不容易,與其自己砍價,不如坐等他們在網上拼殺。但如今,互聯網交易信息無處不在,不論在線上還是線下渠道,生產者的讓利空間已經被大幅度壓縮了。加之互聯網銷售的商品,已經從議價空間較大的服裝,擴展到全零售領域,而有的領域,議價空間是很低的,比如類似家電這樣的工業制品。而長期的被迫讓利,將壓縮生產企業轉型升級,調整品牌定位的發揮空間。
換言之,電商平臺與其絞盡腦汁去要求商家參與促銷讓利,不如思考一下,該如何轉變自身模式,尋找新的增長點。因為,當下的消費者在意的不只是價格。
根據世界旅游組織的數據,去年中國游客境外旅游消費達到了2610億美元,成為全球境外旅游消費最多的游客群體。跨洋購物的背后,是這些消費能力較強的消費者,更在意商品質量、品牌價值、購物體驗、物流可靠和售后服務。對于商家而言,一個名牌包包的利潤,抵得上幾百件上千件中低端襯衫,對于消費者而言,他不僅希望買到品牌附加值更高的商品,也希望這樣的商品,不是在快遞三輪車里被撞來撞去。
十年之間,互聯網行業格局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不同企業、不同模式之間有起有落。沒有任何一種商業模式可以永遠持續,不斷突破自己,不斷尋找新的模式,不斷為消費者創造更便捷的消費生活環境,才是一家企業能否長遠發展的關鍵所在。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消費者 價格 雙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