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一個隴中貧困村的致富“三變”
“政策越來越好咧,農村正在大變樣。”51歲的姚志禮感慨道。當了14年侯坡村村主任、5年前轉任村支書,他沒想到,侯坡人會“騰籠換鳥”,生活的道路越來越寬廣。
侯坡村,位于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第三鋪鄉,定西屬六盤山連片特困區,也是“三西”扶貧核心區。2017年甘肅省確定深度貧困區,渭源縣、第三鋪鄉和侯坡村都名列其中,這里是扶貧攻堅的“硬骨頭”。
曾經的礦工成養牛大戶
侯坡村四面環山,世代靠天吃飯,長期深度貧困。1989年,18歲的姚世軍離開了侯坡村,遠走內蒙古巴彥淖爾,在一家煤礦當礦工。當時,當礦工是侯坡村很多窮苦農民的選擇。姚世軍家兄弟4個,年輕小伙子飯量大,家里糧食不夠,吃了上頓沒下頓,兄弟4個只能靠挖煤謀生。
煤炭需求不斷增大,煤礦開采量逐年增加,礦工工資也在增長,到上世紀90年代后期,姚世軍一年能掙兩三萬,“比鄉上的干部掙得多”。他一干就是20多年,直到2012年年底,遇上小煤礦整治,加之常年傷病困擾,才回到家鄉。
靠著煤礦打工的積蓄,姚世軍在侯坡村第一批蓋上了磚瓦房。這次徹底回家,他重操舊業種地務農,同時響應政府號召,嘗試肉牛養殖。
家里有40多畝地,姚世軍享受政府補貼買了拖拉機、微耕機等農業機械;同時,他又搞起了肉牛養殖。
2013年,姚世軍湊錢買了8頭牛開始搞養殖。肉牛半年就出欄,牛犢半年可上市,都能賣個好價錢。幾年下來,養殖規模不斷擴大,如今他養了40多頭肉牛、8頭奶牛,成了村里名副其實的養殖大戶。
養牛規模越來越大,姚世軍喂牛需要400畝玉米飼料,自家不夠就從村里收購。以前玉米秸稈都沒啥用,大伙兒都在地頭焚燒,如今拉到姚世軍家還能賣上好價錢。這些年來,村里種玉米的越來越多,種地收入也在增長。
去年,侯坡村山下的通榜公路通車,姚世軍買了農用車,如今他經常開車外出送鮮奶、收飼料、采購牛。
短短幾年,姚世軍養牛搞出了名堂。在侯坡村,看著姚世軍養牛能掙錢,村里養了幾十年的毛驢大都賣掉了,取而代之的各種農業機械和各種品類的牛。為了做大做強養殖產業,去年以來,當地政府也加大對養殖業進行補貼,對養牛戶新建牛棚給予補助。今年,還將加大資金投入,為養牛貧困戶送牛崽。如今,這個昔日的養驢村家家有農業機械,家家有肉牛,全村養牛達410頭。
姚世軍謀劃著要充分利用政策優惠,多貸些惠農款,繼續養牛規模,以規模求效益,同時,帶動更多村民養牛致富。
70后種地、80后打工、90后考大學
近年來,侯坡村讀書的風氣越來越濃厚。“村里70后種田,80后外出打工,90后人人都想讀書考大學。”姚志禮說,近3年來,這個偏僻的小山村每年有10來個孩子考上大學。
在侯坡村大溝灣社,51歲的農民姚建武新年的最大愿望是女兒考上好大學。
姚建武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家里僅有15畝地勉強維持生計。大女兒姚娟萍今年高三,小兒子姚亞強今年高一。
打工受過傷,姚建武去年才可以干重活。家里除了種地,沒有經濟來源。去年6月,姚建武買上了牛和微耕機。“微耕機節省人力,可以騰出時間去打工掙錢。”
前不久,姚建武蓋上了牛棚,他還響應政府號召,準備開春試種花椒等經濟作物。“生活有希望,就有了奔頭。”去年年底,姚建武還貸了5萬元精準扶貧款,加上政府的危房改造補助,準備開春后拆掉20多年的舊房,新蓋磚瓦房。一家人對新的一年充滿期待。
在侯坡村,為了讓孩子考大學,農民苦供、學生苦學,同時也得到了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人士的幫助和支持。
近年來,定西市健全完善了面向貧困家庭學子的資助政策。2017年,定西市實現了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在園幼兒全覆蓋;施行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免除學雜費政策,惠及貧困學生4.83萬人次;向5.14萬貧困學子發放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中職國家助學金惠及中職生2.8萬人次;對于考取大學的貧困生,辦理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應貸全貸,實現了建檔立卡戶子女全覆蓋。
同時,定西還積極做好社會捐資助學工作,設立了“定西市貧困大學生”救助基金,每年資助貧困大學生200名。2017年,全市多方籌措各類助學公益金6000萬元,資助貧困家庭學生5600人。
小小山村展新顏,集體經濟譜新篇
大伙兒都行動,脫貧致富路越走越寬。2013年,侯坡村有建檔立卡識別貧困戶86戶429人,貧困面達41.25%;到2017年年底,貧困人口基數為34戶181人,貧困面下降到17.3%。
與此同時,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侯坡村的村容村貌也發生著巨大變化。在姚志禮看來,“這幾年村里辦成了以前想辦沒辦成的大事。”
近年來,侯坡村全面開展了土地整理項目,將以往不能種地或條件不好的山坡地修成梯田,杜絕了水土流失,農業機械也廣泛應用,從而提高了單產,解放了勞動力。
農民享受政府提供的農機補助,購買各種現代化農業機械。如今在侯坡村,幾乎家家都有摩托車、三輪車,有些人還買上了農用車。
侯坡村的交通條件也明顯改善。去年,聯通外界的通榜公路建成通車,侯坡村及時整治村社道路和公路相連接。如今,大型農具都能直接開到村里來,農民進城風雨無阻。
近年來,侯坡村還邁入了互聯網時代。雖然身在山村,姚世軍在手機上就可以學習各種養殖技術;雖然放假回村里,姚娟萍可在手機上學習網上共享的優質復習資料。
侯坡村農業產業調整成效顯著。侯坡人不再光種糧食作物,更多嘗試花椒、玉米、大蒜等經濟作物;村里的牲畜換成了經濟效益好的肉牛,農民家家蓋上了新牛棚。
今年,借助扶貧幫扶的東風,侯坡村也將有自己的經濟實體。在國家能源局的幫扶下,村里今年要建設數百畝光伏電站,光伏板下面搭建蔬菜溫棚,電站和溫棚由能源部門援建,建成后電網輸出和蔬菜經營由村集體管理經營,經營成果由全體村民分紅。
“村集體經濟從來都是空白,如今真是邁入了新時代。”姚志禮說,“侯坡將真正走出大山溝,融入城市圈。”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扶貧 貧困